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 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了记者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邀请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回答记者提问。杨洁篪部长关于中俄关系成为大国外交关系典范讲话引起俄方关注,称这消除了很多俄媒体对中俄关系的疑虑。
俄《独立报》3月10日发表了题为“北京加强与莫斯科的关系”的文章称,杨洁篪在回答中俄关系问题时表示,“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杨洁篪表示,去年双方签署了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协议,有关项目正在顺利地实施。今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明年将会正常运转。中俄双方都非常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的合作,双方商定要推进一系列跨境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我想这是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杨洁篪说。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季米尔·波尔加科夫对此分析说,北京在努力表明它并没有忘记与苏联的“战略友谊合作”关系。这很重要,因为近年来俄罗斯媒体经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真实用意”心存怀疑。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加强与我国的友好氛围。俄罗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是战略后方。就地理位置来说这是有利于我们的一个因素,俄罗斯在与美国和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时可以更加自信。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格尔布拉斯认为,俄罗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理想”国家。从这方面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