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人代会期间,34位旁听市民公开专用手机号码,收到近万个市民电话,9000多条短信。我们把门打开,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这当中,我们自己也会受到更多的监督和批评,但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因此把门关上,我们相信‘倒逼机制’会促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用好权力。”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在上海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专访。
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这部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立法在听证过程中,经历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设立30年的第9次立法听证会。“听证会真的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了吗?”记者问。
“当然有不同的声音。”刘云耕说,我们一直坚持要真听真证,不能为了走程序去听证,否则,听证只能是一场没用的“秀”;不但没效果而且还会损害立法权威和人们的法律信仰。
“在组织立法听证会的过程中,有的同志为了顺利通过,不乐意听到听证陈述人提出尖锐的不同意见,更愿意‘相同意见者’参加听证。”刘云耕说,“我们坚决不能采用这种做法,宁可听证会争论得不可开交,听到多元的声音。”
“监督‘一府两院’是人大的重要职能。”刘云耕说,过去一年,上海经历了莲化河畔景苑倒楼事故。事故发生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启动了“建筑质量安全专项监督”,参与专项监督的人大代表大多是建筑行业专家和法律专家;专项监督意见得到政府积极回应,以及社会舆论的普遍肯定。
“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计划已经法定程序通过。”刘云耕说,全国人大的监督新方式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胆略,值得地方人大学习借鉴。罗马城并非一天建成,目前,“人大监督要做我们该做也能做的事———人大监督不一定是兴师动众的视察和执法检查,轻装简行、微服私访、深入一线的调查也能起到很好的监督效果,而且,这种监督更能深入群众,更节约、更科学,也更有效。”特派记者姚丽萍邵宁王欣
(来源:新民晚报)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