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麻辣杂谈 » 正文

考生人数下降,折射着广大学子的辛酸和无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3 13:48:19    浏览次数:174    评论:0
导读

  ?  持续多年的高考热,似乎在近两年呈降温趋势。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考生人数都呈下

  ?

  持续多年的高考热,似乎在近两年呈降温趋势。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考生人数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山东考生减少4.6万人 预计录取率突破80%。

?

  这已经是山东省高考人数连续第二年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2008年以前,我省高考人数持续增长,并在2008年达到了781477人的高峰,2009年高考人数一下子减少了近8万人,降到了702183人,今年再减4.6万人。尽管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了,但高校的录取计划却继续以较大幅度扩招,根据招生计划估算,今年山东省预计将有接近53万考生会被本专科高校录取,高考录取率将有望突破80%。(5月22日青岛早报)

?

  面对报考人数的再度下降,引起了人们的见仁见智,褒贬兼有,莫衷一是。支持“也许是好事”的人们说,“高考人数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化,这有利社会成才观的理性化。社会成才观也将逐渐从高考一元论转变成多元并存……”“高考人数减少,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考生,都利大于弊。首先,考生减少,意味着这一届大学毕业生将会缩减,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其次,考生虽减少,但很多高校…… ”而“杞人忧天”者们则说,“这是课改压力的影响”,“这是‘高考改变命运’观念转变的表现,”“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果”……

?

  而在笔者想来,高考人数下降实际上是近年来多重矛盾的合力产物。首先,适龄人口减少是直接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年报可知,我国在现阶段的适龄升学人口正不断下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分别是849万、834万、803万。

?

  其次,从2008年开始,复读生明显减少,考生总数自然也有所减少。近年来,各地正在大力推进课改,一些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内容变化较大,主动放弃复读。

?

  再次,许多高中生直接转寻其他受教育方式,不再“唯高考、大学是从”,早弃考,早就业,“上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是学门技术更重要。”“我知道大学是美丽的,但经济不景气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让我不得不重新做出选择”。于是,有很多学生放弃高考,甚至放弃高中、放弃中考、放弃初中,去学厨师,学维修……早挣钱。

?

  另外,学费贵,穷人家孩子越来越上不起学。据资料显示,从1989年到目前为止,大学学费从200元上涨到5000元以上,增加了至少25倍。而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761元。一些农村学生中,上不起学的学生占了不少,特别是一些考上艺术类或民办大学的学生,面对动辄万元的学费,更是毫无支付能力……

?

  同时,大学官场化、行政化、文凭批发化以及弄虚作假套取疯狂扩招,又使各个大学教育质量急转直下。一方面是高投入,一方面是难就业,巨大的大学成本成为对穷人孩子的全面“杀伤”,谁还愿意抱着可怜的大学文凭去一棵树上上吊呢?

?

  这几点应该基本上概括了高考人数明显下降的原因。但尽管原因很清楚,人们还是表现出了极强的反应。无疑,这是一种被异化了的关注。从这种关注当中,不难窥见的是公众对于“90后”改变命运与前途渠道日渐缺失的担忧。

?

  改革初期,金钱、权力等因素对高考、就业的影响,虽然有但毕竟弱,高考这座独木桥虽然是千万人在挤,但无论是权贵之子还是小民之子,尚且有一个公平博弈的平台,而现在则不然,金钱与权力在改变人生命途的作用上已然被放大了千倍万倍,小民之子和权贵之子的博弈力量开始出现失衡,有的还特别严重。

?

  对所有心怀梦想的底层百姓来说,没有谁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命途,然而所有的梦想都需要有更为宽广也更为公平的渠道。由此想来,高考独木桥“风光不再”,其实是折射着广大学子的辛酸和无奈。

?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0E820C12385225C23C9F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