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设计工作室不一般,没有一个业务员,老总又是聋哑人,业务却红红火火,连总统府、世界五百强公司都来请他做设计!创业不过7年,他买下延龄巷龙台大厦一处写字楼,又给父母买了轿车和联排别墅。他又是怎样挣下这一份产业的?昨天,记者走近37岁的聋哑人何留,通过笔谈的方式倾听了他的成长、创业故事,并被深深感动了。
童年 “我叫何留,是姓何的爸爸收留了我”
何留原名叫乔冰,1岁时因感冒注射链霉素导致耳聋,7岁时生父承受不了家有残儿的压力,离家而去,小乔冰从此再也没见过生父。不久母亲再婚了,继父对他视如己出,一年后母亲怀孕了,继父却毅然决然地让妻子做了人流,理由是怕小乔冰受委屈。上初中的前一天,乔冰对母亲写下几行字:“现在我长大了,请你们领我到派出所去办一件大事。我要改新名字,就叫何留,意思是姓何的爸爸收留了我!”
何留4岁时,就对绘画产生兴趣,经常把家中的桌椅画下来。为了挖掘潜力,父母在他10岁时,“三下扬州”求贤,打动了画师吴汉华,辅导他绘画技艺。3年之间,何留的书法和国画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
读书 一周内收到两所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学画上的艰辛付出,培养了何留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性格,这一点在学习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南京市聋哑学校读高一那一年,长春工艺美术学院开始面向全国第一次招收聋哑学生,何留在妈妈的陪同下赶往上海,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但最终因录取名额有限,何留没能被录取。机会终于来了,第三年,长春工艺美术学院和天津理工大学美术专业同时面向全国招收聋哑学生,何留参加了考试,结果让一家人激动得相拥而泣:一周之内,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寄送到何留的手中。何留选择了天津理工大学,他每年都是三好生,经院长特批把他转为本科,插到了本科班,与其他身体正常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是全校历史上第一个聋哑本科生。
创业 本报牵线,他干上了广告设计
1997年大学毕业后,他找工作处处碰壁,在家待业了两个月。不过,幸运的是他的事情经本报连续报道《一个聋哑大学生的苦恼》刊出后,有30多家热心单位要他,经过挑选他去了一家广告公司。何留进步很快,两年后就升为设计师,第三年做了设计总监,月收入达1万元。积累了6年的工作经验后,他渐渐有了“野心”,想自己开公司。
2003年,华山饭店。一间16平米的办公室,一人一桌一椅一电脑,何留开始了新的征程。他母亲也辞去了一家公司销售总监的工作,来支持儿子。不过,创业之初,他们就遇到了“非典”,在半年时间内,除偶尔设计些名片、广告页之外,根本谈不上业务,每个月还亏个三五百元,惨淡经营之下,何留开始萌生退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