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 四川交通基础设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四川交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476个,规划期总投资859.3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八成多项目已建成。
按照《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出台了《加快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实施意见》,省交通运输厅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快速推进。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学制定方案,按照国家灾后重建规划和四川省政府《加快四川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以干线公路为重点,将关系区域恢复重建工作全局的项目作为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作的重点,在建设组织、建设标准、投资控制、实施周期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和保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港澳和各省份对口援助资金向交通倾斜,督促各地创新投融资机制,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突出重点难点,对关系区域恢复重建工作全局的绵阳至九寨沟、北川至茂县、映秀至汶川、映秀至卧龙、川主寺至汶川、汶川至马尔康、绵竹至茂县公路和都江堰至映秀、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等9个重点项目,增派现场技术和管理力量,加大现场督导力度,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交通部门在建设过程中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完善的公路网络。通过实施灾后交通恢复重建项目,全省重灾区建成由“一环、三纵、三横、七联”组成的“生命线公路网”,阿坝州形成由“四纵四横二联”组成的干线公路骨架网和“二环三线”组成的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生态旅游公路网。二是优良的建设品质。严格控制主要技术指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三是较强的抗灾能力。坚持“先绕避、后整治,少挖填、增桥隧,重防护、强支挡”的原则,科学恢复重建。四是和谐的建设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做到“科学设计、避灾保稳,精心施工、减少破坏,统筹协调、方便群众,综合治理、恢复生态”。五是较高的服务水平。确保主要干线公路通行时间缩短30%、通行能力提高50%,满足灾区物资运输、群众出行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交通灾后恢复重建拉开帷幕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四川交通人全面展开交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其中,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于2009年5月12日前全线建成通车,绵阳至九寨沟公路于2009年9月30日恢复原有设计标准和通行能力,为开通旅游复兴通道创造了基础性条件。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交通灾后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建成389个,超过项目总数的八成,累计完成投资639.10亿元,为规划期总投资的75.8%。其中,高速公路已完工项目6个,共完成投资260.40亿元,占规划期总投资的84%;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项目已完工45个,占累计目标计划的59.2%,完成投资160.95亿元,占总投资的52.6%;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建成2.51万公里,占累计目标计划的86.6%,完成投资214.5亿元,占总投资的96.5%;客运站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完工338个,占项目总数的88.3%,完成投资3.25亿元,占总投资的67.3%。交通灾后重建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