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博士,实施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广东东莞石排镇一石激起千层浪,被称为“中国最牛教育强镇”。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5月12日来到东莞石排镇,他说,“政府推进免费教育的钱来自税收,用群众的钱帮扶贫困者读书是非常合理的。”
其实,早在2009年9月,石排镇的燕窝村已率先落实此措施,给本村的64名大学生发放了32万元的补贴金。
如今,石排全镇开始全面实施这一超前的教育举措。
不止是教育,在城市品质、产业经济、文化事业、市民素质、民生福利、党的建设等方面,石排镇开始了一个中国式的“中国镇”的经济转型探索。
这个富庶的现代滨江工业城镇,希望通过“中国镇”理想,为中国提供一个开启高福利时代的发展样本。
4.2万户籍居民的免费教育
石排镇下沙村的邓晓霞就读于东莞实验中学,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了,今年开学没多久,就领回了这个学期免费教育补助金1500元。事实上,2008年9月是石排镇实行高中免费教育的第一年,从那开始,邓晓霞和班里的另外4位石排籍同学就对镇里实施的这项免费教育政策感到满意。
据了解,今年石排财政将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届时,拥有石排镇户籍的全日制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年可分别领到4000元、6000元、8000元、10000元的教育补贴,这使得石排的免费教育从国家规定的9年一下延长到25年。
“石排模式”在全国的免费教育中尚属首例。据统计,2008年至2009年,石排镇用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资金达702万元。
当然在邓晓霞和其同学看来,每个学期1500元的免费教育补助对于富庶的东莞大部分本地家庭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但这能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石排有多大的财力来支撑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石排镇每年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也就5亿元左右,相比珠三角其他可支配财政收入动辄超过10个亿的镇来说,石排并不富裕。 每年圣诞节,全世界很多地区的人都飞往芬兰,希望到这个圣诞老人小镇去见到圣诞老人。
“为什么我们的财神爷不能像圣诞老人一样呢?”翟崇碧说,作为东莞的文物重镇,将石排镇打造成一个知名的“财神小镇”,并最终实现“财神”的产业化。
翟崇碧说: “我们石排能否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财神爷小镇,以后谁想见到财神,都到石排财神镇来。”
“中国镇”带来的变化,在石排初步显现。“石排从2005年到2008年,我们没有卖出一平方米土地,我们没有增加一分钱银行贷款,但是,我们镇可支配财政收入去年增长到4.53个亿,我们的国税收入增长了4个多亿,我们的GDP收入也增长了4个多亿。”翟崇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我们石排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5月9日早晨,在石排公园,几位来晨练的老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几年,不但是经济发展,老百姓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落实了,读书不用钱,住房也解决了,坐公交也免费了。”
“中国镇既是城市的形象品牌,更是这座城市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竭动力,通过城市品牌打造品牌城市,是中国镇推动产业发展的一条最根本思路。”翟崇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