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县32个乡镇已连续四年实现“零负债”。
据浙江省审计厅最新数据,2008年度青田县综合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仅为3.68%、33.12%、8.51%,远低于浙江省关于地方政府负债率不得超过10%,债务率不得超过100%,偿债率不得超过15%的规定。
对此,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杭嘉湖地区做到零负债,没太大的说服力,而丽水青田、景宁作为浙江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其破题路径“值得大讲特讲”。
“吃饭”财政:餐馆老板追债
一位山区乡镇干部说,“一把手”整天被债主堵着要钱,甚至被饭店老板追着要酒饭钱,极大地损害了基层政府公信力和执政力。
乡财县管:撤销乡镇账户
青田县财政局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中心,撤销32个乡镇的176个账户,把乡镇财政收支集中到该中心,建立“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运营模式。
为了解决青田县乡镇负债问题,青田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04年,青田县撤销设在乡镇的9个国有营运公司,通过清算将债权债务划归所在乡镇,由县财政帮助逐年进行消化。第二年,青田县财政局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中心,撤销32个乡镇的176个账户,把乡镇财政收支集中到该中心,建立“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运营模式。
“各部门预算细化到几台电脑,几场会,每场会的参加人数,每个人的支出标准,甚至包括小礼品的支出。”该中心主任黄林凯说,而且支出也不会经过部门,目前50万元以下的市政基建小额零星工程施工、采购业务,均已实行全面招标。
2006年,制定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要求项目确定后,实施主体由乡镇政府转变成为县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农发办实施,农村水利工程由县水利开发公司承担等,把负债归属到政府部门管理。
同时,实行乡镇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所有乡镇政府性投资建设的项目,须先报县政府许可并经财政部门审核建设资金来源后,才可报县发改局审批立项。
上述举措激起了剧烈反应。反对者认为,“收权”后乡镇失去了自身调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增收的积极性。
对此,青田县委书记王通林等人进行了一番设计:在乡镇财力保障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加大公共产品向农村供给力度;县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低保、合作医疗等项目的资金除少量按规定配套外,其余均由县财政给予专项保障。
2007年起,青田县财政追加乡镇政府运转费用保障。如,乡镇年人均公用经费预算安排比县直部门高出2000-3000元,部分欠发达乡镇甚至高出4000元。另外每年还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乡镇政府为民办实事。
张红兵说,原来财政归乡镇自己管,而乡镇财政又没有钱,导致上级交办的民生工作大打折扣。比如申报贫困户,原来20户只报10户,现在可以按实际情况申报了。
为了防止乡镇政府在使用经费超支时向外举债,县乡财中心设计了一套“提醒”制度。凡是经常经费或某一项专项资金出现指标不够时,中心原则上拒绝支付。县里还建立了乡镇个人收入、招待费支出排名制度,对前3名给以警诫,促使乡镇政府压缩一般性支出。
石溪乡乡长杨小群说,原先一些乡镇干部分不清经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的使用界别,以为只要账号里有钱,都是好用的。“如今,大家搞懂了公共财政的内涵。”
制度缺陷:呼吁出台债务管理办法
浙江省政府已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书面建议,希望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意见和办法,尽早研究出台债务会计核算办法,研发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系统。
青田试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报从浙江省审计厅获悉,2009年该省有249个乡镇完成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覆盖面为22%。审计发现,249个乡镇2008年度负债总额50.36亿元,比年初净增加7.12亿元(2008年度新增负债15.26亿元,归还8.14亿元),增长16.57%。2008年底财政性可用资金结余为23.04亿元,偿债压力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青田所在的丽水市近年来推行青田模式,全市乡镇债务已从2004年的1.18亿元降到2008年的3700万元。
青田县宣传部官员朱恩贤向本报透露,该县“乡财县管”试验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2007年8月,温总理曾批示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专程前来青田调研。
浙江社科院谷迎春认为,青田试验依托于浙江省财政省管县的制度保障,由县政府将事权上移,并将部分事权责成县级部门专业化、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乡镇政权则致力于乡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网络建设。
不过谷迎春的同事吴秀芳则指出,“乡财县管”模式存在制度缺陷。
“'乡财县管’意味着政权、财权与事权相分离,而将乡镇财政会计机构取消、实行在县级报账制有悖于《会计法》、《预算法》,也把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中应承担的职责和违规风险都转嫁到县级财政部门。”吴秀芳说。
据本报独家获悉,浙江省政府已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书面建议,希望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意见和办法,尽早研究出台债务会计核算办法,研发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系统,以便实现对各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动态管理和实时有效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