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小舒南行·广东印象 走出去的姿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0 13:14:41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12    评论:0
导读

参加“泛珠东盟·新南行记”的粤桂滇黔四省记者,终于进行了第一次联合采访行动。行动内容——听专家“上课”。“授

参加“泛珠东盟·新南行记”的粤桂滇黔四省记者,终于进行了第一次联合采访行动。行动内容——听专家“上课”。

“授课老师”: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区域经济专家丁力。“授课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合作空间在哪里?泛珠三角区如何融入其中,从中受益?

丁力是与媒体有着长期良好合作的专家,擅长用通俗的语言表达高深的学术思想。一个半小时下来,把10多个记者听得心服口服,还意犹未尽。印象很深的是这个——“我们的改革开放长期以来是偏单向的,人家走进来比我们走出去多。走出去是费力的事情,首先是语言,还有文化,都会成为制约。所以现在很多人关注‘富二代’的素养提升问题,应该让他们比父辈更具有走出去的能力。”

“即使是已经走出去的大量华人华侨,真正融入当地实体经济去的也很少。大多开餐馆,好的开酒店,制造业大多不具备主动走出去的能力。广东产品遍布全世界,但很多都依靠的是港台和国外的品牌商,依靠人家已经拥有的品牌影响和国际市场销售能力。”

——似乎大家都在谈“走出去”的问题,连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州都是。不同之处在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谈的还是如何勇敢走出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多重大改革发轫之城的广州,它的要害已经不在于是否走出去,而在于走出去的姿态。

这让我联想到前几日在东莞的采访。我们走访了多家企业,然而即使是贵州籍老板,即使因为故乡情结大量雇用贵州籍员工,他们还是异口同声地说,不喜欢用贵州工人。原因之一是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只能做低端工种;二是素质差,不好管理,经常打架生事。贵州打工仔们也算走出去了吧,但问题是,冲破地理方位上的局限的同时,如何突破个人素质上的局限。

我们的“新南行记”,也在走出去。特别希望我们远行的姿态更自信骄傲一点,扎实稳健一点——听了丁力老师的课,结合本身实际,深有体会并特此表态。

(本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
 
关键词: 出去 南行 丁力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2FF421CFB204493E8996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