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京接受了《华盛顿邮报》记者专访,回答了关于如何看待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与中美经贸关系等问题,答问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华盛顿邮报》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提出几个主要问题。现在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好像在美国要浓一些,你对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有什么样的看法,怎么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给国外的伙伴?
陈德铭:美国到底有没有贸易保护主义?是否趋于严重?有些不同看法。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坚持认为美国没有贸易保护主义。但是美国有些人也承认他们有一点保护主义。有一个得过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说,美国现在实行温和的保护主义,但还不够,要实行更强有力的保护主义。我个人认为,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期是有保护主义倾向的,比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起轮胎特保案。尽管就全球来讲,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还大体处于一个可控的阶段,但是美国国内一些人近期在一些问题上不断制造声势,可能会使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这对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全球都是很不利的。
我们理解,当前美国经济复苏非常需要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只有这样储蓄率才会提高,人们的信心才会增加。但从这个角度讲,保护主义无济于事,甚至有害。美国提出未来五年出口翻一番,那么这些出口产品卖给谁呢?如果在进口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肯定也会受到别人的制约。因此,美国有战略眼光、有远见的政治家,应该反对保护主义,应该更加坚定推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这样才能使美国的复苏快一点。
《华盛顿邮报》记者:最近在美国,很多智库和评论家,包括国会也开始谈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对人民币汇率的情况,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中方是什么样的立场。
陈德铭:我想首先说明,一国的汇率是国家主权内的问题,不是由双边讨论决定的。在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世界经济甚至有二次触底危险的时候,各国货币保持基本稳定有利于经济复苏,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人民币汇率最近在美国被炒得比较厉害,国会议员也有一些言论。我看了美国媒体的报道说,美国总是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在选举的时候,会找一个替代国。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曾经是德国、日本,现在是否就该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最近10年左右,美国一直在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汇率低估,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判定汇率低估呢?汇率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用“购买力评价法”看汇率,中美两个国家之间是没法比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美国要超过4万美元。我在学经济学的时候看了很多美国人的教科书,按照他们的说法,综合比较法要比简单的购买力评价更科学。
评估一国汇率问题,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实际的国际收支状况,特别是在一般项目下即贸易项下的平衡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贸易有一定顺差,2008年有2900亿美元,但2009年下降到1900亿美元,今年1-2月份再次下降50%,3月份我们甚至可能会遇到逆差。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正在改善,贸易顺差逐步减少。
客观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
中美贸易中,中方确实有较大的顺差。对此,我们应该全面地讨论和分析。
第一,从国别情况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去年的顺差中73%是来自美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周边国家有1200多亿美元的逆差,对拉美国家、对世界上58个最不发达国家总体也是逆差。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公布的数字有很大差距。中美两国商务部就这些数字进行多年的研究,今年3月4日两国商务部的主管副部长签署发表了一个共同研究报告。以2006年贸易情况为例,美国公布的逆差统计数字应减少26%,而中方的贸易顺差统计则大概低估了2%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些差异中约有52%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第三方到美国的转口贸易,在转口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计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口;还有48%左右的差异是在中美直接贸易中产生的,这些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的时候是一个较低的价格,到美国海关进口时价格提高了。因为这些产品主要是加工贸易产品,所以美国企业把设计、研发、物流、利润全部加进去了。
第三,我们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怎么来的。
从贸易方式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在一般贸易上是基本平衡的,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造成的。从企业主体看,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有1400多亿美元的顺差,其中约有76%是外资企业造成的,而这些外资企业,主要又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从产品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最主要是来自电子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类,这些产品占了67%,大部分是在华加工装配的。
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变化。很多对美出口的企业,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把最终装配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比如日本、韩国、台湾的企业,也包括一些美国企业。这种产业转移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顺差增加,但是从美国统计看,美国对亚洲的逆差占其贸易逆差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发生了转移。
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非常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一做法已延续多年,2007年,美国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单列,专门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增加出口管制项目,包括纤维材料、数字机床、一些集成电路设备等,一共47项。我举过一个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希望买几台美国黑鹰直升飞机的发动机用于抗震救灾。尽管这个发动机厂在加拿大,美国GE公司只有25%的股份,但美国政府还是没有同意。如果美国不愿卖这类高技术产品,我们只好自己花力气来研发,或者从其他国家购买。
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非常严格的出口管制,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利,而且对美国人民、美国企业也非常不公平。现在,美国企业遇到这么多困难,美国失业率这么高,美国也有优势产品可以卖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美国企业却不能自由地开展贸易。美国可以把黑鹰直升飞机卖给台湾,但不能卖给大陆,那么我们只好和欧洲国家联合来研发直升飞机,同样的例子还有卫星。我不知道是不是个别人还有冷战思想,所以要坚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这样的制度和做法对美国非常不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会受到损失,美国人民要知道真相,国会和议员要知道真相。
半年多前,奥巴马总统已经表示要放宽出口限制,我们希望看到美方的实际行动。美国提出出口五年要翻一番。现在美国有1万多亿美元的出口,翻一番要达到2万多亿美元,这些出口产品要卖给谁呢?最有潜力的是应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的新兴市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占美总出口的比重是5.5%,去年增加到6.7%。2001年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美的高技术产品进口占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期进口的18%,到2008年这一占比下降到不足7%。这意味着美国损失300多亿美元的贸易机会,这对美国来讲是很可惜的。在贸易受到限制,我们想买的产品买不到的情况下,讨论汇率问题是不公平的,也没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第四,关于美国的逆差,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得更深一些,存在一个所谓的“特里芬难题”,这是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的。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要满足世界各国在贸易结算、债务清偿和国际储备的需要,必然会通过国际收支逆差使美元流出。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扩大,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增多,这需要更多的美元流出,但长期逆差又威胁美元币值的稳定。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正是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出现,美元最后与黄金脱钩。所以从总体上看,美国的巨大逆差还与当前国际货币体制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