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人:企业的股东和企业元老级的人物。这一类人,一般情况下是和投资者一起打江山的,可以说企业能有现在的发展和状况,离不开他们当年的“小米加步枪”,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姿态和表情一直在传输一个信息:这个企业如果不是当初我们几个的流血流汗,会有今天吗?在另一个层面上讲,他们会表现出“功高盖主”的神态来,他们的口头禅通常是“我们当年是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当年是如何如何·······”“我们和老总是怎么样怎么样的······”可以这么说,很多时候投资者都对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以至于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抑或是听之任之,给他们一个评价是:让他们养老去吧。
起始这类员工的本意并不是想破坏企业管理的,游戏规则,只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对市场发展的辨别难以适应,处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他们需要通过对历史的炫耀来掩盖他们很可能被淘汰的恐慌与无助,并且私下里他们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和自我纠正,但是,由于年龄和长期习惯的缘故,他们的自我“改造”效果甚微,但是,由于不想让别人看轻自己,有不肯去向他人请教,所以将自己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推向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
对于这样的特殊员工,我通常的做法是:不断地,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企业发展的必然性问题,并且将他们的长项技能向他们请教,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请公司老总隔三差五地与他们举行非正式聚会,感谢他们“将青春和毕生献给企业”有意无意地告诉他们,自己始终会感谢他们,忘不了他们,同时和他们分享企业发展的战功与快乐,在此基础上,邀请他们共同为企业今天的成就公开面对自己的弱项进行“革命和解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经过多次心与心得心灵撞击之后,80%以上的这类人群会被老总的真情所感动和感化。所以,积留的管理问题也就一一迎刃而解了。
第四类人,是企业内部拥有特殊技能的人。这类人要么是技术骨干,要么是营销精英。他们表现出的观点是“持才自傲”“孤芳自赏”“一技鲜,吃遍王”并且,他们心里有一种概念,企业如果没有了我。会退步或者会怎么样怎么样。同时,他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特别受到投资者的器重,在管理原则和他们的问题上,投资者的天平一般都是斜向于他们的。诸多的因素,导致廖这一特殊群体的个性相当明显。他们最终的表现是:我们只听老总的,其他任何的安排和要求,在他们面前都是软弱无力和行之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