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复旦大学讲座讲授成思危做客首期“复旦兴业问学讲堂”,纵论汇率、外储、通胀等问题,称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比升值本身更危险。不过他也强调,自己说的只是“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的个人意见”。
汇率:升值预期更危险
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在不断增强,成思危对此表示,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有必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因为无论人民币升值或者是贬值,都会对世界整个贸易格局和经济复苏造成影响。但升值的预期比升值本身更危险,“因为它会造成外界的过度反应”。
针对“人民币升值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纺织业就全玩完”的传言,成思危表示,这是危言耸听。“小幅度的升值,对于老百姓并不是没有好处的,出国消费人民币更加坚挺,而买一些进口的商品也比较便宜”,不过,成思危也坦言,从当前来看,我们还是要首先考虑企业,因为“毕竟当前出国的人、可以购买国外商品的人还是少的”。
外储:过高掣肘政策
成思危表示,在汇率的管理上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多少外汇储备合适?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过高的外汇储备并不利。“为什么?其实这些外汇储备是拿人民币换来的,是人民银行的负债,大量的外汇储备最后将使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对于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储备多少合适,成思危给出的建议是“8000亿美元”。同时,“储备到三分之一就够了,剩下三分之二要用,不用货币政策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截至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达23992亿美元。
通胀:有个传导过程
成思危认为,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来说,通货膨胀的危险仍然存在。“这么大量的货币投放肯定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那么它早晚要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之所以没有那么快出现,是因为它有一个传导的过程,另外由于虚拟经济的发展,房市、股市吸收了很大的流动性,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所以通货膨胀没有很快出现”。
对于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胀控制的形势,成思危认为,3%有难度,“能控制5%就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