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会发现。“店大欺客”这样的事情永远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客户往往利用自己渠道的优势,给厂家提出各种要求,每踊个要求的满足都是要投入的。
关系营销要求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做到识别一个顾客是否为企业赢利,以及赢利的多少,有一些客户做的销售量不是最大,但是他也许给企业赚了最多的钱,所以,有的客户的贡献是利润上的,另外一些客户的贡献是市场份额上的。
对于同一客户,我们不同的产品在客户那里经销的结果也有不同。我们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对企业来说是赢利的,而另外的产品就有可能亏损,这就要求我们在识别客户时还有结合产品组合因素予以分析。
一般而言,通过下面的产品与顾客组合(见表2),识别出各种产品与顾客的赢利状况。
表2产品与顾客组合表
顾客1顾客2顾客3
产品1++赢利性产品
产品2+组合产品
产品3——亏损型产品
赢利性顾客亏损型顾客组合型顾客
(+表示赢利,—表示亏损)
对于前面小李的客户,企业是否很认真地做了这样的分析:在客户的区域投入了多少广告费、服务费?为解决客户运输问题,企业给了多少运输补贴?客户的哪些产品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哪些产品只是为了让产品组合更合理,客户赚了钱而企业却亏了钱……如果有这样的分析,你不妨将这些分析结果好好地和客户沟通,让他真正明白:虽然你为企业做了很大的销售量,但你为企业赚的钱不一定比销量第二的客户多。哪怕他是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这样的分析沟通,对于客户来说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体会到的是你把他作为一个合作伙伴看待,客户更能体谅企业的难处,客户关系自然大大改善。
著名的“二八原则”认为,20%的顾客创造了企业80%的利润。有人根据统计把它修改为80/20/30,就是说20%的顾客创造了企业80%的利润。但是其中的一半被30%非盈利的顾客抵消掉了,为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的并不一定是最大的顾客。最大的顾客常常要求相当多的服务和很大的价格折扣,从而减少了企业的整体获利水平。
一般说来,赢利的产品顾客容易辨别出,亏损的产品顾客也容易辨别出其亏损多少,问题在于组合型产品、组合型顾客难以辨别,通过分析各种顾客与产品来决定;(1)哪种产品要收缩、那些顾客要放弃,或鼓励这些顾客转向竞争者;(2)哪些顾客要增长,哪些产品要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在没有用的客户和产品身上花太多的精力,更没有必要投入做一些没有油水的事。
顾客关系质量——信任感和满意感
再回到小李的客户,归根到底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伤害了客户,使他对企业丧失了满意感,从而进一步对企业丧失信任感。和比他销量小的客户没有区别,不满意自然不用说,但更致命的是,他认为企业说话不算数了。因为企业一直都说鼓励经销商多卖产品,鼓励用什么来兑现呢?你企业说的鼓励还不是一句空话!信任感没有了,经销商还能为我卖命吗?当企业和客户都这样了,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