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单招生”的初衷是为了招收“国家队和省市队退役运动员和部分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选手”上大学,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补充高考制度的单一性。该制度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是由于监管不力、利润空间大,让一些人钻了空子,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帮助学生考取本科院校。
“黑色捷径”的存在,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也为官员腐败提供了温床。
教育公平是一切社会公平的基础。今年国家实施的教育改革,最终也是为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通过“黑色捷径”考取的同学必然会挤占其他优秀体育单招生名额,导致国家人才的流失。这对于其他考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尤其是一些农村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考生。本来教育是他们摆脱贫穷的最大机会,由于黑色捷径的存在,阻断了他们的美好前程,造成了更大的社会不公平。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已经加剧了农村孩子的升学压力,如果现实的黑幕依然存在,那么将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黑色捷径的存在,是因为背后巨大的利润诱惑(一个考生大约要交6万左右的费用方可考取本科学校)。诱惑导致体育单招生考试中“走后门、托关系、递红包”的不良现象普遍存在,败坏考试风气,玷污学校形象,滋生腐败。
该事件的发生,同时暴露出体育单招生制度上的一些漏洞,使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体育单招生的体育专项考试只需要经过招考学校,二级运动员的审批也下放到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可以说,体育单招生的考试只处在体育部门、学校和教育部门三方的监管之下。三方监管的分散性、以及学校与教育部门的密切性,导致有些高校的招生人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黑色捷径上本科,暴露出的不良现象,呼吁我们体育单招生制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国家培养有特长的学生的制度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但是必须严格执行,面对问题加以改进,回归政策本意方可。
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其一,体育单招生制度应该加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加强考试监管;其二,与高水平运动员考试一样,进行相关部门的统一体育测试,将体育考试成绩的裁判权由学校收归省级部门;其三,严格学生的入学资格审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考生。 (本文来源:温州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