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政府发布与第一信源的距离有多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6 13:08:43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19    评论:0
导读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对部分省级地方政府的新闻办公室负责人提出要求,政府发布活动应该成为媒体报道最及时、最权威的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对部分省级地方政府的新闻办公室负责人提出要求,政府发布活动应该成为媒体报道最及时、最权威的信息源,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充分认识新闻发布制度的重要性,加强策划,提高新闻发布质量和水平。但是,就目前的政府发布活动现状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观目前政府发布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形式上公开的多、内容上公开的少;原则性的内容多,细节性的内容少;公开的“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如山西问题疫苗事件,通报会只有10分钟,公开信息中基本是“已掌握”、“已纠正”、“没问题”、“有保障”等概念性词汇,而缺乏公众急于知道的有关问题疫苗本身以及受害人情况等信息,对于责任人情况更是讳莫如深。

其次,是政府发布结果多、过程少;政府单向输出多,群众反馈互动少。如近日南昌市就上调管道煤气价格举行的新闻发布仅持续了160秒,连记者提问环节都没有。同样还有辽阳女检察官打学生事件,5分钟的发布会也没有记者提问,只是宣布了一个处理结果。

另外,政府发布第一时间不到位、缺少“补位”意识。如江苏狂犬病问题疫苗,早在2009年3月就被勒令退市了,但直到当年12月才公布,而且从当天公布的消息及几天后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众都没有看到监管部门对此作出解释。

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认为,公开负面信息,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安定,所以总是想方设法掩盖问题。王家岭矿难后,对于被困人员人数、名单问题,有关部门的发布情况,连副总理和省长都看不过去了,多次直接指示要求及时透明地发布信息。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让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事件的真相与处理结果,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做法。我国试水新闻发言人制度已走过12年历程,从立法和制度上日益完善。目前我国省部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一些省部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开始引入,国资委最近还准备在央企推广。政府发布,给群众和媒体的知情权及舆论监督带来了更多制度性的便利,对于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改善政府形象,乃至促进社会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认识模糊,把新闻发言人当作“摆设”,这实际上也暴露了这些部门缺少让行政透明、公开的勇气,或者说是不自信、不屑于与民众及时沟通。

无论是“捂盖子”还是“学鸵鸟”的新闻发布会,其结果其实都只有一种: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回避公众问题,不但不能打消公众疑虑,反而会加重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给谣言开辟空间,给问题的解决制造更高的行政成本。

政府要成为媒体的第一信息源,愿望是美好的,但需要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让政府发布真正及时、准确起来。

(本文来源:新闻晚报 )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626FA90A56031B469C1B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