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成都市多家媒体曝光了13家火锅店使用潲水油遭罚一事。然而,究竟是哪13家,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死活不肯提供名单,说能否公布,是否公布,牵扯了众多方面,需要开会协商。面对记者层层追问,该局办公室林副主任脱口而出:“你不要逼我!”(3月30日深圳晚报)
有关方面不肯透露违法企业名单,自然有他们的苦衷。这13家火锅店,连使用潲水油这样丧尽天良的勾当都干得出来,且还能在堂堂省会城市开张鸿发,甚至扩大业务,谁知道他们的背后关联着一把什么样的保护伞,不事先查明,谁敢贸然公布名单?
缘于此,林副主任一句“你不要逼我”,实在是恐惧心理的自然流露。
要说负责食品药品监管的林副主任“没有这13家企业的名单,对这13家受罚企业是毫不知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假使真的毫不知情,就是严重的失职。可是,他为什么宁可担负失职的罪名而不肯透露13家使用潲水油的店铺名单呢?俗话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对官员失职的处罚,似乎习惯了轻描淡写,即便摘去其乌纱,但总是用不了多久,也会让其官复原职甚至“带病”升迁。火锅店使用潲水油,即便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对监管者来说,援引刑法,也只是犯商检失职罪。而若一不小心得罪了某个领导或者是黑道人物,谁也料不定结果的严重程度。
问题是,不及时公开使用潲水油的13家火锅店名单,让公众处于信息模糊的状态,必将流言四起。这几天,多种网络版的名单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就是明证。市民只知道有13家火锅店使用潲水油被查处,而究竟是哪13家,谁也不清楚,于是乎,恐惧得所有的火锅店都不敢进,曾经进过火锅店的人,谁都会怀疑吃过潲水油,大概会恶心呕吐好几天吧。这么一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所有守法经营的火锅店连带着遭殃。于火锅已成产业的成都而言,某些部门、某些官员岂不是在干着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
(本文来源:长沙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