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3月23日电 记者今天从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持续不断的干旱天气,造成广西旱情迅速发展,14个地级市中已有13个市出现旱情,形成了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目前,广西正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民生保春耕工作。
截至3月23日统计,广西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164.83万亩,其中轻旱753.84万亩,重旱366.98万亩,干枯44.01万亩;水田缺水213.78万亩,旱地缺墒428.55万亩。因旱导致234.25万人、119.1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32.74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3.86万人。
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3月22日,自治区主席马飚带领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地处中越边境的百色市那坡县,了解当地的旱情。马飚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群众生活用水。
今天,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又率领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百色,并将深入凌云、乐业等大石山区,了解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指导当地干部群众开展抗旱工作。
今天,广西水利厅再次派出9个抗旱工作组分赴全区各特旱、重旱县(市、区),指导当地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广西水利厅还派出专家组帮助那坡县制定县城应急供水工程建设方案,自治区已紧急下拨抗旱资金500万元用于那坡县县城应急水源建设和送水等。目前,应急供水项目正加紧施工,按照自治区要求将在10日内实现供水。
目前,广西各地正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快春耕生产进度。3月22日,广西农业厅在天等县的田间地头举行“抗旱保春耕技术攻关”现场会,向旱情严重地区的农技人员展示旱育稀播稀植技术、农作物地膜和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水稻玉米(资讯,行情)免耕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等抗旱技术,助推春耕生产。河池、百色等市水源不足的乡镇,已及时启动预案,加快应急水源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各地正因地制宜,采取建临时抽提水设施、打水井、建水柜、筑塘坝、截潜流、掏山泉等措施,加快建设一批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尽最大可能满足春灌用水需要。广西军区、驻桂部队已做好准备,军区领导亲自到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旱情,加强与地方联系和沟通,并将随时投入抗旱工作。
截至3月23日统计,广西各地投入抗旱人数291.55万人,投入机电井2.411万眼、泵站2489处、机动抗旱设备17.84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1.50万辆,投入抗旱资金12542.4万元,抗旱浇灌面积298.91万亩,累计临时解决了231.40万人饮水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