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太少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童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19 12:46:40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48    评论:0
导读

小朋友们快乐读童谣。 本报见习记者 姚蔚妮 摄世界儿歌日将到,记者调查却发现,优秀童谣正在被渐渐遗忘有人说,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太少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童谣?

小朋友们快乐读童谣。 本报见习记者 姚蔚妮 摄

世界儿歌日将到,记者调查却发现,优秀童谣正在被渐渐遗忘

有人说,80后记忆中的童谣正在被磨灭,90后的童谣太张扬,而00后的童谣已经很另类。

3月21日是第34个世界儿歌日,而本次主题就是:好孩子的歌――《弟子规》。昨天,记者调查走访宁波几所小学,发现除了个别学校个别班级在童谣方面用心营造好的环境以外,多数学校里很多传统的优秀童谣正在渐渐被遗忘,而改编的“另类童谣”甚至带有不堪入耳的内容,令人担忧。

如果你有属于自己的经典童谣,欢迎拨打热线电话:87917666,在分享您童年记忆的同时,我们会把这些童谣编辑起来,传达给现在的孩子们。

一个学校只有一个班传诵童谣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昨天早上7时30分,宁波市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201班内,44名学生在班主任胡红莉的带领下,利用早自修的时间朗诵《弟子规》。

胡红莉有着17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利用早自修时间给孩子们读一些课外诗词或童谣,还是从上个月刚开始实行的。

胡红莉说,以前像这样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在早自修的时间里,只能读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等于只读了一本书。”胡红莉说,在她看来,语文功底跟阅读量的大小有着很大关系,且这种关系会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体现在孩子身上。

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课外读物,且任课又不能擅自要求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胡红莉只能“偷偷”地利用班级里的“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出面统一购买书籍。

据记者调查,在整个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里,像胡红莉这样,每天有固定时间让孩子朗诵童谣的,只有这样一个班。

分析其中原因,胡红莉认为,随着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抛弃传统童谣,而宁愿让孩子在课外时间多做几道习题,多读一些英语单词。

孩子自编童谣有些恶搞有些无奈

是否宁波的当代小学生中缺少好的童谣呢?

昨天,记者就此对宁波市区的几个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江东朱雀小学和海曙中心小学。当记者拉住几个学生询问,在他们中间是否有一些流行的童谣时,一名六年级的王学生很兴奋地说:“有的,我们都会自己编童谣的。”

“春天不洗脚,处处蚊子咬,引来大美女,谁都喜欢她。”――改编自《春晓》;

“阿宗乘船去**,遇见**走下来,跳船去跟她约会,可是**丑八怪。”――改编自《赠汪伦》;

……

在朱雀小学,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在他们班级里,还有人专门用本子记录这些童谣,最多一名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了50多首,都是改编自古诗或其他童谣。

另外,还有改编自一些流行歌曲,比如: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考试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一名姓刘的学生被班级称为“改编能手”,老师上了什么新的古诗,他就能把它改编成流传同学口中的另类童谣。

刘同学说,由于平时老师不会教什么童谣,所以,只能自己改编,一来容易记,二来还能得到同学的认可,觉得很有成就感。

(本文来源:新华网 )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70372AF5F1876494D415D.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