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晚报推荐)中国对地震预测仍孜孜以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3 13:22:43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30    评论:0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地震预测仍孜孜以求(“新民科学咖啡馆”专栏)专家昨晚做客第98期新民科学咖啡馆坦言——本稿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地震预测仍孜孜以求

(“新民科学咖啡馆”专栏)专家昨晚做客第98期新民科学咖啡馆坦言——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民网·晚报推荐海地、智利、印尼、日本、土耳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今年第一季度接近尾声,世界各地地震消息此起彼伏,人们脆弱敏感的“地震神经”再次绷紧。下一次大地震将发生在何时何地?昨晚,上海市地震局预测分析中心主任尹京苑研究员做客第98期新民科学咖啡馆坦言,地震预测是道世界难题,美国、欧洲已经放弃,只剩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科学家仍在孜孜求解。目前,GPS、遥感技术、地震卫星等最新技术不断加盟,正在积极开拓地震预测的解题思路。

预测符合我国国情

地震预测难,难于治癌症。上世纪,美国曾有人将地震预测和癌症治疗并列为二十一世纪的两大难题。如今,生物医药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人们攻克癌症的脚步日新月异;地震预测难题受制对地观测技术水平,进展缓慢。

“美国地震专家放弃地震预测预告,将防震‘火力’瞄准建造震不碎的房屋,但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行不通。”尹京苑指出,歪而不坏、倒却不碎的防震建筑,建造成本相当高,是地震预测投入的几十倍。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7%,地震比例高达33%,地震受灾比例更占“半壁江山”,要让易受灾人群都住到坚不可摧的房屋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的财力还办不到。相比之下,在我国坚持地震预测,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明智之举。

目前受限对地观测

破坏性较大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约几十公里,人类现有的钻井技术无法接近震源。世界最深钻孔只有11公里,是前苏联打下的;我国最深的“地震井”则仅有6000米,在大别山一带。同时,地震预测不同于日常天气预告,是一项灾害预告。

而地震发生的各种神奇前兆,如鸡飞狗跳,鱼跃“龙门”、河水冒泡、地震光、地震云等确实存在,也常为人津津乐道,但是其准确性需要严谨的科学测算。即使确有其事,也多是预测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很难成为导致地震发生的直接充分条件。例如,汶川大地震前两三天,四川绵竹出现了蟾蜍成群的怪象,事后被说成是大地震前兆;几乎同时,江苏泰州也出现过类似现象,之后当地未地震来袭。

观测有望开启“天眼”

尹京苑认为,预测预告水平要有所突破,就要靠提高观测技术,GPS、遥感技术、地震卫星等最新技术的引入,或许能给未来的地震预测提供新思路。

据透露,继美国、法国后,我国已在“十一五”规划中做了利用地震卫星研发预测系统的计划,并希望研制和发射一颗专用地震观测卫星。尹京苑说,空间对地技术的发展虽然对地震预测而言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手段,但却使得地震预测水平有所改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固体岩石圈间,既有能量交换也相互影响,岩石圈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两圈的变化。利用卫星收集大气圈及地表变化的信息来做预测,有一定可行性,而且空间对地技术不会受空间限制,能对人无法进入建台(地震观测台站)的地震易发区做观测。”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721BCF6D9236953BB951E.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