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19日,辽宁进入了冬天,比常年提前1天。虽然提前这一天并不起眼,但这个冬天却足以让辽宁人印象深刻――入冬10天后,辽宁就迎来第一波寒潮;最冷的隆冬时节达到55天,足足比常年多出21天;到目前为止,冬天虽然尚未结束,但大范围降雪次数已经达到16次,成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大范围降雪次数第二多的年份,仅次于1965年。
为啥今年雨雪天气频繁?昨日的大雪会是这个冬天最后一场雪吗?记者带您给尚未结束的冬天作个小结。
45年来降水量最大
昨日沈阳的大雪,是本周以来第3场雪、本月以来的第5场雪,也是去年10月19日入冬以来,第16场大范围雨雪天气。自辽宁有气象记载以来,下雪次数最多的年份是1965年,21次。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入冬以来,我省共遭遇寒潮天气5次,大范围强降雪3次。其中去年12月4日和今年3月15日的强降雪,分别被评价为三级暴雪灾害和二级暴雪灾害。此外,今年2月25日,辽宁又遭遇了30年来罕见的冻雨。入冬至今,仅沈阳就出现暴雪2次,中到大雪2次,中雪3次。由于降水频繁且降水范围广泛,导致去年入冬以来至今,辽宁冬季降水量创45年来最大。
都是西伯利亚冷空气闹的
2009年秋季以来,北极冷空气位置偏南、势力强,活动频繁并向南侵袭,欧亚大陆冷空气位置偏东,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维持堆积,并不断分裂扩散南下影响我国,与今年异常活跃的南方暖湿水气输送交汇,造成我省低温雨雪天气频繁发生。去年的12月31日,沈阳还创下了-30℃的最低气温。
目前,受北极冷空气大范围持续向南侵袭的影响,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气温偏低。在这个大背景下,冷空气仍在频繁影响我国,但冷空气路径相对偏东,直接导致东北地区气温与常年相比明显偏低。
不仅仅在东北,今年华北地区也降雪频繁,表现出初雪早、频次多、雪量大、寒冷天气延长等特点。同时,我国江淮、江南入冬以来降水偏多,南方持续低温,许多地区最低温度创历史同期纪录。
3月雪多属正常现象
为啥到了3月份还下大雪呢?辽宁省气象台副台长袁子鹏介绍,3月份已经进入冬天向春天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冷暖空气交锋频繁,容易形成降雪。一般每年的11、12月,由于刚刚入冬不久,冷暖空气也有交锋,因此也容易下雪。
记者查询了自1951年至2009年初末雪记录,发现在这59年中,有37个年头的最后一场降雪出现在4月份,1982年4月29日辽宁还有降雪,因此3月份下雪属于正常现象。
春天未必会迟到
雨雪天气频繁,降水量较大,会不会导致春天迟到呢?辽宁省气象台首席预告员孙欣表示,目前做出判断为时尚早,“根据常年的情况来看,辽宁一般会在4月中旬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 ”
而从现在到4月中旬,还有20多天时间,不排除在未来一个月内,气温明显回升,达到入春条件。
根据物候学上的定义,入春是指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按照这一标准,辽宁通常是在清明节气入春。
统计资料显示,辽宁省常年入春时间为4月17日,出春时间为7月2日,持续天数为77天。全省最早进入春季的时间为1994年和2002年的4月1日,最晚进入春季的时间为1954年的5月2日。
1971年3月1日至3日,辽宁曾出现特大风雪,造成大连、丹东地区因雪阻交通,停运3天; 1987年9月29日、 30日,全省曾出现特大暴雪,交通中断; 2000年3月15日、 16日辽宁出现大风雪,沈阳桃仙机场被迫关闭。
最著名的是2007年3月4日出现的“正月十五雪打灯”,被评价为一级暴雪。但当年,辽宁也于4月19日入春,仅比常年晚了2天。
不能指望雨雪天气缓解春旱
3月15日,辽宁省气象局公布,辽宁春旱将集中发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中度以上等级干旱对大田作物播种、出苗和苗期正常生长影响较大。
统计资料显示,辽西、辽北西部和辽南地区发生轻度以上等级干旱频率为71%-90%,朝阳、阜新西部、锦州西部、葫芦岛北部干旱频率为80%-90%,正所谓“十年九旱”,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30%-40%、20%-30%、30%-40%。
根据气候预测及目前墒情状况分析,今年辽西和大连南部地区发生春旱可能性较大,特别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票市、朝阳县、建平县、义县、康平县、法库县等地区旱情可能相对较重。
今冬频繁出现的雨雪天气,会不会对春旱起到预防作用呢?辽宁省气象局有关专家介绍,由于目前土壤尚处于封冻期,因此即便冰雪融化成水,也难以彻底滋润土地。再加上蒸发的作用,无法指望利用雪水来缓解春旱。
记者 王琳
昨日的这场雪是本周以来第3场、本月以来的第5场雪。由于气温偏高,大雪落地即化。昨日下午5时许,经过一天风雪洗礼的沈阳市府广场显得安静。 记者 张晟 摄
(辽沈晚报)
(本文来源:东北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