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玢近照。通讯员 摄
采访左大玢的活儿,我主动揽了过来,有点“私心”。
左大玢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成功饰演观世音菩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屏幕上见过“观音”,更想当面拜拜“观音”。
其实,左老师饰演的角色远远不止“观音”。
从1959年饰演湘剧《生死牌》中的黄秀兰开始,到1973年饰演《园丁之歌》中的教师俞英,再到1997年主演《子血》,左老师在湘剧表演舞台上活跃了近40年。她的“湘剧缘”丝丝缕缕,不曾间断。
我兴致勃勃地踏上了采访左老师的路途。我对陪同采访的小杨说:“左老师家里近吧?”小杨神神秘秘地说:“现在,左老师成了‘乡里人’。”难道左老师从湖南湘剧院退休之后,真的将家安到了乡里?
出了长沙城,一路弯弯曲曲。果然,我们在长沙县梨镇红光小学一处十分简陋的平房里,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观音”——左大玢。
这里是湘剧院培养小演员的一处基地。远离闹市,与田野、青山为伴。鸡鸣犬吠间歇处,便是演员们此起彼伏的唱腔……
左老师确实把家安在了这里。整整4年。一个人。一个人的家。
“观音”居所之简陋,让我大吃一惊。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平房,摆了一架木板床,一张破旧的书桌,别无他物。这架木板床是拼装的,床脚竟然是一线包着旧报纸的3块砖头!
我说:“左老师是天下闻名的‘观音’,身居陋室,心系湘剧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还以为到了湘西贫困山区。”我还摸了摸床上薄薄的被子,又说:“不冷吗?”
67岁的左老师,看上去只有50岁左右的样子,年轻,高雅。她一口标准的长沙话,笑声朗朗。“这地方好呀。空气好,又清静。吃的是本地菜,新鲜。”左老师的眼珠子确实溜活,见我盯着那“砖头床脚”不放,大笑起来:“小陈,别担心床脚不稳,结实呢。我身体好,不怕冷,盖两床薄薄的被子,够了。”
左老师很乐观,心态好。这么艰苦的生活条件,她一笑而过。她深情地说:“我演了一辈子湘剧,着迷了。退休了,还是离不开。湘剧面临着种种困境。湘剧剧目的传承与抢救,刻不容缓呀。培养小演员,我义不容辞。一句话,湘剧不能后继无人。”
左老师饰演“观音菩萨”,更是一副“菩萨心肠”。从长沙城里的家,到 梨这个家,足足有10公里,左老师来来回回都是一辆电动车,风雨无阻。2005年12月退休之后,左老师大部分时间泡在这个“乡里戏窝子”,双休日偶尔回城里的家看看。
幽默,健谈。左老师显示了独特的风度。她眉飞色舞地回忆与毛主席交往的往事。毛主席很关心湘剧的发展,很爱看湘剧。毛主席回到家乡,几乎次次点“小左”的名,要看“小左”演的戏。毛主席风趣地说:“小左,你为什么不叫‘小右’呀?”年轻的左大玢甜甜地笑了。
最让左老师难忘的是,当年全国掀起对《园丁之歌》的“大批判”,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正是毛主席及时的赞许,让左老师与剧组演职员脱离了“苦海”。
往事如烟,不变的是“湘剧情”。
(左大玢,湖南长沙人,1943年出生。1954年考入湖南省湘剧团附属小演员训练班戏校,1957年毕业分配到湖南省湘剧院工作。国家一级演员。主演湘剧《生死牌》、《断桥》、《园丁之歌》、《郭亮》、《百花公主》、《赠剑》、《拜月记》、《凤箫怨》、《杨赛风》、《子血》等。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等。曾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等职。)
(本文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