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低三多”中“裸奔”
规模高达2亿的农民工已经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变化。毫无疑问,对于这样一支庞大的生产力量,城市需要他们。不光是中国,世界也需要他们。“中国制造”的国际消费者们,多年来受益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令他们消费支出减少。
城市需要他们,但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接纳他们。从国家统计局以及黑龙江省、广东省、陕西省等部分城市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三低”与“三多”,当然这“三低三多”不仅属于新生代农民工,也属于所有的农民工。
“三低”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
根据调查,2009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中,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42.8%。而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高达74%。
城里人很在意的社会保障,对于这群流动的人也常常如镜中之花。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调查,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12.2%、3.9%和2.3%。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农民工以近乎“裸奔”的方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工作生活。
据北京市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介绍,本企业有80%的农民工放弃了参加养老保险,其中绝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农民工。
“我今年才22岁,啥时候能等到领养老金?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一个月100多块,还是领到自己手里放心。”来自吉林通化市一个乡村的小赵在放弃参保之后,振振有词地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工资总体水平低仍然是个客观的事实,但最近几年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中国已经在本世纪初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不增加工资就能获得无限多的劳动力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来吸引劳动力加入。
最近几个月,多个省份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线。但总体来讲,考虑到各种福利待遇的匮乏,农民工收入水平仍然偏低。2009年外出农民工平均月工资1417元,比2008年增加了77元。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只能拿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根据统计,月工资在800元以下的农民工约有7.3%,800~1200元的占31.5%。
与“三低”相对应的,则是带给农民工无穷烦恼的“三多”——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
根据各地工会组织的调查,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大部分是城市劳动者不愿意干的脏、苦、累、险一类的职业。职业风险度高,再加上在工作安全防护方面的漠视,导致农民工中工伤和职业病问题较为突出。河南农民开胸验肺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在一些高危行业和污染企业,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突出,农民工工伤、职业病多发,有的甚至得不到及时救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4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如是说。
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加班现象非常突出。调查结果显示,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而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企业仍有很多对策让农民工多加班,比如通过写主动加班保证书等。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近年来迅速增加,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较他们的父辈,更加不愿意“忍了算了”,而是利用法律为自己维权。据杨志明在上述报告中公布,2009年劳动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约60万件。各地共办理涉及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23.5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