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渝中区大阳沟农贸市场,经营户销售的消毒筷包装上没有厂家地址和联系方式 记者 龙在全 摄
“餐饮店的消毒筷子都是用过的!”3月13日,曾做过餐饮生意的市民监督员吴功刚爆料称,目前重庆餐饮行业所使用的传统筷子,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消毒程序,没有资格在筷子外面套上“已消毒”包装。
目前,市场上一些餐馆将筷子用写着“已消毒”的包装纸袋装起来,加收筷子费,这些筷子真的消毒了吗?吴功刚称,餐饮店一般都是把用过的筷子洗了晾干,然后装进一个写着“已消毒”的纸袋,直接摆上餐桌,因为时间紧,筷子能进消毒柜的都很少。每天下午3~5点,很多店里都能看到装筷子的场面。
筷子洗了烘干就装入纸袋
3月14日下午,记者在沙坪坝火车站西站口一家叫兰姐饭庄的餐饮店,亲眼目睹了消毒筷出炉的场面:店主人和洗碗工人用嘴巴将包装纸袋吹开,然后就往纸袋里装筷子,包装纸袋上甚至有油渍渗出,他们直接就把筷子放在了餐桌上。
记者以同行身份向工作人员讨教,餐馆经营者直言不讳,筷子就是洗了烘干,然后直接装入纸袋子里面,根本没有经过消毒处理。据悉,这些纸袋很多是重复使用的,只要没有破损,一般不会直接丢掉。
餐馆经营者告诉记者,也有部分餐馆用的消毒筷出自专业的卫生用品厂家。凡是包装开了封的消毒筷,都是餐馆自己“消毒”。
纸质筷子袋一分钱一个
既然不是所有穿了“已消毒”外衣的传统筷子都经过了消毒处理,那么这些袋子又是怎么来的呢?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包装袋大多来自解放碑附近的农贸市场。
昨日,记者来到渝中区大阳沟农贸市场三楼,很快发现了这些传说中的包装袋,几乎每个摊贩都在卖,主要分塑料薄膜、普通纸质和牛皮纸质几种,其中塑料薄膜与普通纸质包装袋上均有显著的“已消毒”字样。
记者在兰姐饭庄发现的白色纸质筷子袋,这里的价格是每包(500只)5元钱,算下来1个袋子只要1分钱。据批发商介绍,最划算的应该是塑料薄膜的袋子,每捆2000多只,只要15元钱。
消毒筷价格比普通筷还便宜
除了筷子包装袋,记者在市场里竟然还发现了包装完好的消毒筷,塑料薄膜包装,封口完好。与单卖的包装袋不同,这些筷子的外包装上印有渝卫消证字号,看起来非常正规。这样的筷子1角钱1双,量大还可以从优。蹊跷的是,这些消毒筷价格竟比零卖的普通筷子还要便宜,同一经销商处未包装的普通竹筷子,每双卖价是1角2分。
经营户称,已封口的消毒筷是专业消毒厂委托销售,但拒绝透露生产厂家。在包装袋上,记者没有发现厂家地址及联系方式。
一次性卫生筷也可反复使用
昨天,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中高档餐饮场所也推荐这种消毒卫生筷,每双筷子收1到2元钱的筷子费,号称是一次性使用。
位于黄泥塝的“垫江石磨豆花”,就是用的这种一次性卫生筷,每双筷子收一块钱。在他们使用的卫生筷上,记者找到了厂家名称及联系方式。该消毒厂名叫重庆康丽馨卫生用品厂,记者根据卫生筷上的电话,以一个即将开业的餐饮店老板名义与该用品厂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电话录音。
“用过的筷子你们能帮我消毒吗?”
“我们不外接消毒业务。”
“那你们的筷子可不可以反复用呢?”
“当然可以,但你们一定要做好消毒哦。”
“可不可以给我提供你们的包装袋,我装自己消毒的筷子。”
“可以,但出了事情是你们自己的哈。”
原来,一次性使用只是一个噱头。据介绍,他们的消毒卫生筷子1角2分一双,送货上门,还可以提供廉价纸巾。
新闻纵深
“卫生筷”监管凸显法律空白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我市餐饮业卫生监管的法定机构,对“卫生筷”的监管,却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昨日,市食药监局办公室新闻联络人韦红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依靠现有法规,对消毒筷、卫生筷并没有明确定义。对餐饮业餐具消毒外包这块儿,目前国家对这类产品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卫生部尚未制定食品用工具的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也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虽然1992年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规定了对一次性卫生餐具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但该办法仅仅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制定的,而且对无卫生许可证经营一次性卫生餐具的行为,没有作出具体的行政处罚规定。
韦红建称,对一次性餐具的卫生监督,从国家到地方都仍有待于加强立法,重庆目前正在制定地方性“食品安全条例”,有这方面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