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一直是全国用三七大户之一,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筹划在文山州建基地的事情了。”白云山和黄中药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云南省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白云山建立基地主要也是基于三七在未来几年里有足够的供货保证考虑。该人士称,除了白云山之外,天士力等一些医药企业也开始筹划在文山建立三七种植基地。
根据天士力2009年年报显示,此前天士力已经实施了三七等药材的资源战略储备,有效将低了药品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据了解,天士力目前大概有3年的三七储备量,“而且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三七毕竟是辅药,用量不多。”天士力宣传部人士表示。
但是陈老板告诉记者:“天士力正在与我们这边沟通,打算同我们签署战略协议。”
除了白云山与天士力,在2009年底,云南白药也与文山州政府签订合作开发战略协议,以提高三七产业资源规模开发的效益。证券分析人士认为,通过该协议,云南白药基本控制文山州70%的三七原料供应。
广东康美药业的行动则更早一些。康美药业2008年报显示,2008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03亿元,2007年为1.62亿元。公司称,2008年该公司大量采购三七等名贵药材,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主要是中药材采购量增加所致。
坊间流传的消息称,2008-2009年,康美制药囤货2000多吨,几乎吃下了文山州40%的货源。这则消息,使得康美药业的股价也跟着一路上涨。最近几个交易日,其股票价格连续涨25%。
为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康美有故意囤积三七炒作的嫌疑。崔院长则表示,康美很早就来文山收购了。“从2007年到现在大概收了2000-3000吨吧,现在估计库存也不多了,但也影响不了市场。”崔院长说。
产业链隐忧
三七价格的不断上涨,也引起了药企以及相关人士的担忧。
资料显示,三七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原料,像云南白药、昆明制药、天士力、白云山及片仔癀等知名中药都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等。
白云山是全国几个三七用量较大的用户之一。白云山和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白云山用掉的三七大概有800到1000吨。“由于我们国家在农业政策方面并没有对药农进行补贴。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的供应就下降了。去年我们储存了很多,维持今年的生产没有问题。”该人士表示。
崔院长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102种中药中,有差不多10种中药成分中含有三七。如果价格上涨,那么不仅会影响药企的生产成本,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质量。
“药品零售发改委控制的还是比较严的,一瓶中药可能连一块钱都不到,如果成本这样继续上涨下去,就会造成成本倒挂。那么,肯定会有一些企业不再生产这样的药品,有一些企业则会偷工减料。”上述白云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