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政府不该追求“多罚款” 弊政是必带来恶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5 13:09:31    来源:投资者报    浏览次数:120    评论:0

  和谐社会应追求少罚款

  自从罚没收入纳入财政预算以来,预算对罚没收入的总额、增幅、增长率的“安排”已经精确到小数点后,这样一个“安排”跟“罚没指标”的区别有多大?

  罚没收入是对违章等行为的处罚收入,有了这种行为发生才有罚没收入。罚没还没发生,预算就要将这笔钱用去,似乎不是很妥,而且还做了预算增长,列出今年罚没收入为36亿元,比去年增长2.8%。罚款还没有发生,为什么就预算着要增加?

  这样的疑问不是今天才有。两年前,广州对2008年的预算安排罚没收入增幅5%时,人大代表就有这样的疑问。

  但约束罚没收入,又是何其难也。罚款泛化,使得罚没收入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级财政的一块“肥肉”,并且是越来越“肥”。

  广东是财政预算相对公开的省份。从该省预算报告里解读出来的2010年罚没收入预算数是92亿元,预算增长3.6%。都知道广东是个富地方,财政安排罚没收入的积极性还这样“百折不挠”,可以想像其他的省份和地区又将如何。

  据国土资源部披露,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及土地违法已立案4.1万宗,各种土地违法罚没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这样的查处力度不能说不大,罚款收入更不能说不高,但是效果如何?且不说民众感受到“房价越来越高”,就连国土资源部自己也承认,“土地违规违法现象尚未有效遏制”。

  罚没的本质,在于它所带来的惩罚警戒意义,而不在于它对于国家、地方财政的增收意义。一个健康、正常、和谐的社会应该追求少罚款、不罚款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预算“安排”罚没收入的做法,早就应该寿终正寝了。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90B21AFD159806E7AF9E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