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田青:应制定西部发展法 明确实施20年税收优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4 12:35:52    浏览次数:91    评论:0
导读

  和讯消息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也在

  和讯消息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也在国务院审批过程中。3月21日至23日胡锦涛主席在宁夏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央将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并把把西部大开发作为“十二五”重大任务。西部地区经过十年的开发都取得哪些成就?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未来发展重点在哪里?为此,和讯网邀请到西部研究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综合处副处长田青分析新形式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和讯网: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您能详细谈谈都有哪些成就么?

  田青: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002280,股吧)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10年来,国家通过规划指导、优惠政策、项目安排和转移支付等,不断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西部地区GDP从2000年的1665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257亿元,年均增长达11.7%。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下降转为上升,2008年达20%,东西部经济差距明显缩小,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形成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带、“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开发格局。

  2000-2008年,国家累计安排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102项,总投资超过1.7万亿元。这些投资主要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电站等建设项目。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促进了西部发展。

  此外,税收优惠给当地带来了利益,促进了企业发展。资料显示,从2001-2008年,陕甘宁青4省区企业因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而获得减免的企业所得税共计777.5亿元,获得优惠的企业超过1万家,很多不知名的小企业在扶持下成长为知名大企业,并反过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和讯网:经过十年的发展,由于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东西部的绝对差距仍然较大,您能分析下目前仍然期困扰西部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么?

  应协调西部发展与全国产业布局之间矛盾

  田青: 西部大开发使东西部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巨大。东部GDP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1998年为51.14%,2008年为54.27%,而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未过20%,1998年为17.69%,2008年为17.8%。东西部人均GDP差距从1998年的5978.34元扩大到2007年的18902.7元。1999—2008年,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40%—60%。2008年,上海、浙江等主要省市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而西部的大部分省市区人均收入刚过1万元。东西部农村经济差距更是悬殊。

  西部发展愿望与全国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矛盾。我国的产业分工格局是“西部开发资源、东部加工制造”,这一分工格局使西部处于产业链低端,西部地区有发展加工制造业的强烈愿望。但西部是全国“百水之源”和生态命脉,如果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其带来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将影响全国。就市场和成本来说,西部地区发展加工制造业与东部地区比较,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同时也会导致重复布局和生产力资源浪费。国家在整个生产力布局上需要科学规划。

  发展仍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

  田青: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近80%的国家级贫困县和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人口虽只占全国的13.4%,但是贫困人口却占到全国的35%以上。除西部省会城市外,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省、区内城市间的交通很不便利,缺乏良好的污水、垃圾处理系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些地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东部的乡镇建设水平差不多。

  西部产业基础也十分薄弱,10年大开发虽使西部形成了一定自我发展能力,但这种能力还很弱,发展仍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10年来国家对西部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超过3.5万亿元,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7300多亿元。

  2008年西藏全年财政收入仅23亿元,青海省136亿元,宁夏178亿元,远不及沿海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的全年财政收入(杭州市2008年财政收入910亿元),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更是巨大(2008年西部所有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总和为5159亿元,而广东省一个省2008年财政收入就达3310亿元),但其财政负担的人口压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压力远大于沿海城市。西部地区财政主要来源于转移支付,是吃饭财政,无力满足中央投资建设和改善民生工程方面的配套资金要求。

  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田青:西部是我国资源大区和生态命脉,但对其资源与生态环境却缺乏保护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价格体系扭曲。资源、原料廉价,得不到补偿;二是高污染低收费。目前,政策仅对企业超标排放征收排污费,对排污导致的生态破坏没有补偿。三是补偿不到位。资源管理部门虽然开征了资源费,但征收面并未铺开,征收的费用少,补偿不到位。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政策的实施,西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这些政策已到期,财政也无足够的资金补贴,一些退耕还林地区由于森林还未产生经济效益,百姓面临生存压力,又去砍伐森林,刚刚恢复的生态可能遭受严重破坏。还草地带如青海三江原地区也面临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地退化和沙漠化。

  由于西部矿产储量丰富,大量企业蜂拥进入,无序开采。这些企业开采技术普遍落后,开采层次浅,环境污染严重。

  西部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00多万平方公里,仅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就达60万平方公里,每年进入长江的侵蚀物多达16亿吨。不仅如此,西部的土壤沙漠化速度惊人,目前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潜在的荒漠化土地有100万平方公里之多,两项合计占西部面积的40%,且逐年向南、向东扩展。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

  田青: 1999年以来,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高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上半年,东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而西部地区增长高达42.1%。总体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各省市区的贡献率大多高达50%以上,且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和国债资金安排。

 
关键词: 产业 经济 002280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91C9693C52501F78BA23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