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纪律,“计划经济”带来稳健升值
遭到股市无情打击的阿峰,开始反省自己的操作。他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套严谨的操作计划。
“在A股市场里,有人会看技术,有人会讲故事,但对一个小散户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无非是保护手上的钱不被市场吞没,减少操作的随意性和赌博成分,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套严谨的操作计划,并要严格执行。”
翻开阿峰的笔记,密密麻麻的字讲述着他这些年来在实战中获得的经验。阿峰认为,之所以许多股民炒股多年却依然亏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总结经验,复制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在阿峰眼里,入市炒股,就应该像“计划经济”那般,将自己进场、出场的每个步骤、每种情况都考虑清楚,然后再付诸行动。
每天晚上,阿峰都会把所有个股的当日走势、公告看一遍,根据市场炒作趣味将具有潜在题材炒作预期的个股分为中线股、短线股两类。例如重组、业绩增长、摘星摘帽等重头题材,则通常归为中线股。而受事件性利好刺激的短线股方面,阿峰则提倡“快进快出”,尽量减少在市场逗留的时间。“短线操作更要遵守纪律,制定好的计划一定要坚决执行,赚和亏都应该勇于承认,千万不要因为侥幸心理把短线做成中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开始介入的底气、理由都会模糊,操作心态因而变味儿”。
回顾令自己出现巨额亏损的操作,阿峰说都带有“侥幸”、“急于求成”的色彩:当股票大幅下跌的时候不会止损,心里企盼着手中的股票能够逆势而行、迅速爆发;当股票出现上涨的时候不懂得止盈,心里企盼着手中的股票能实现翻番乃至更多。“正是在这些心理的左右下,我和许多散户才在套牢、割肉中惨淡离场”。
阿峰认为,炒股赚钱是每个人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个目的最大敌人就是幻想:“想赚钱,就必须做好怎么赚、赚多少、亏了怎么办等计划,炒股其实就是一种‘计划经济’。”
2005年秋冬季节的寒意,并没阻止阿峰对股票市场的模拟、实验,每一只心水股,阿峰一定会拿笔记本为其“量身定做”一套操作计划:中线股还是短线股、可承受亏损额、买卖顺序、入场的市场环境等。到2006年初,阿峰将仅存的3万元炒至5万元,随后他再度跟家里拿了近10万元,在2007年的疯狂行情中复利翻炒。目前,阿峰的总资产已接近180万元。若除去初始资金及追加投资部分,他成功从股市赚取了150万元左右的收益,收益率达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