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其他服务项目,如丧葬用品、墓地等,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价格公开,由丧户自愿选择。三是绝大多数农村公益性墓地对本村群众实行免费安葬,少部分须支付部分成本费用,属于集体公益设施。
杨文涛认为,目前公众质疑的“殡葬暴利”一般都发生在第二部分,殡葬机构高收费也属无奈之举。按照国家定价,对一具遗体运输、保存、火化只能收费430元,而实际耗费的电力、汽油、人力、设备折旧费等成本超过600元。这个缺口只好从其他服务项目弥补。
分析
殡葬暴利的根源是垄断
在公众眼里,殡葬业是由民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独家经营,舆论也将殡葬暴利的根源总结为“一家垄断、缺乏竞争”。
前些年,为了弥补殡仪馆的亏损,允许殡葬服务机构自己建墓地创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私营公墓逐渐多了。但是,民营资本的进入并没有改变殡葬行业缺乏竞争、服务价格畸高的局面。有专家分析说,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自然垄断特征明显,一些地方的民间资本进入殡葬业后,民营墓园却与国有墓园联盟,殡葬费用不降反升,整个行业体制中需要理顺的地方还有很多。
据悉,清明节之后,民政部将对殡葬价格进行调研,可能对殡葬收费做出限制性规定。
出路
树葬、花葬、草坪葬能否实现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在墓地价格问题上,民政部门希望消费者转变观念、理性消费,100元钱能解决的,不要花1万元钱。如果一定希望入土为安,除了购买公墓,还可以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这也是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大力提倡的。
但是记者调查得知,北京市33个公墓陵园,只有延庆的八达岭人民公墓一家有树葬、花葬、草坪葬,而且树葬收费7800元,比普通公墓价格反而高出了600元,所以少人问津。
新华时评
“天价公墓”一再曝光说明了什么
今年清明前夕,不少地方被曝光的“天价公墓”,揭开了殡葬服务暴利的冰山一角,刺痛了亿万百姓的心。
殡葬业本应是良心行业,尽仁义,做善事。但在利益驱动下,一些殡葬服务经营者不仁不义,利用垄断经营优势大发“死人财”,毫无公德善心可言。
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合葬双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也不得预售和炒卖墓地。被曝光的“天价公墓”大多超越标准,为何不见政府相关部门查处?
消除“天价公墓”,打破殡葬服务行业垄断,已成为百姓的迫切呼声。破除行业垄断,首先应实行“管办分离”,切断有关部门与公墓陵园之间的各种利益纽带。其次,应引入外来资本,引导公平竞争。主管部门应拿出勇气,不以该行业的特殊性而限制其他投资者经营。再则,无论经营还是管理,都应置于百姓监督之下,政府部门对殡葬服务事业的投入、公益性公墓陵园的收入和成本等,都应向社会公开,以维护人民知情权,还殡葬服务之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