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西双版纳4月18日将举办首届六大古茶山斗茶大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3 12:28:02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46    评论:0
导读

云南网讯(记者杨之辉)记者近日从西双版纳相关部门获悉,为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普洱茶传统加工技艺,

云南网讯(记者杨之辉)记者近日从西双版纳相关部门获悉,为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普洱茶传统加工技艺,弘扬普洱茶文化,打造“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品牌,4月18日-20日,将在著名的茶马古镇、历史文化名镇勐腊县易武镇,举办西双版纳首届六大古茶山斗茶大会。

此次斗茶大会由由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流通协会等联合主办,由勐腊县人民政府承办,以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普洱茶传统加工技艺,弘扬普洱茶文化,打造“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品牌为宗旨。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所在的易武、象明、基诺乡等协办。

届时,采茶、制茶和传统茶加工工艺比赛;古茶山民俗民间歌舞及茶艺表演;北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事“茶山人家”展;古茶山七子饼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六大古茶山老茶回归展;古茶山茶产品交易大会;“贡茶杯”古茶山名茶斗茶大赛;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普洱茶(茶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品百年普洱,听千年琴声”古茶山、茶马古镇、古道考察观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为普洱茶爱好者奉上一场盛宴。

相关链接: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植茶、用茶、贸茶的历史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名茶——普洱茶的发祥地、原产地,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清朝普洱贡茶的采制、采办中心,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滇海虞衡志》(清·1768年)卷十一的这一记载,标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名茶云南普洱茶出自“六茶山。”此记叙与前后的《本草纲目拾遗》、《通志》等史籍中所载之茶山名基本一致,均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同名同地的景洪市攸乐山和勐腊县曼撒、易武、曼砖、倚邦、革登。

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山水相连,地形、气候、植被相近。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9℃—20℃,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100毫米,雨量充足,阳光充沛,云雾缭绕,植物丰富,四季常青,山清水秀,蕴育出了高品质的传统普洱茶,为此,清雍正七年被朝廷指定为贡茶产地,年特制、缴纳“八色贡茶”数吨,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普洱茶成为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普洱贡茶还成为清朝廷馈赠各国首脑、贵宾的国礼,贡茶制度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年,普洱茶由此而芳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勐腊县、景洪市委、政府坚持把茶叶作为“富民兴边”的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普洱茶品牌,“六大古茶山”逐渐恢复生机,普洱茶重放光芒,风靡海内外。西双版纳普洱茶传统加工技艺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本文来源:云南网 )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A585530C0542221BD350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