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大学毕业的第一个日本政治家”。年仅35岁的日本民主党籍国会议员高邑勉前不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对自己在日本政坛上的这个“第一”颇为自豪,同时感到责任重大。在北大获得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的高邑勉去年8月底在日本大选中首次当选议员,12月随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访华,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摆放着当时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合影。采访结束时,记者请高邑勉为《环球时报》题词,他提起笔,略作思索后说:“我最喜欢孙子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这个‘战’字来形容日中关系不太好,还是写‘知己知彼,求同存异’吧。”
环球时报:去年12月,小泽一郎率领包括143名国会议员在内、总人数超过600人的大型代表团来华访问,可以说是中日政治交流史上的一个创举。但日本国内对此举也有一些负面评价,如有人认为小泽一郎打算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维持政权的生命力。你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对此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高邑勉:是的,这次访华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我也听到很多批判的声音。但我认为,这次访华并没有一些评论所说的那种特殊意图。小泽一郎曾多次率领日本代表团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每次规模都很大,他过去在自民党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至于有人说这种大型访华团没有什么效果,我认为不能只看眼前,有时效果并不是马上就会呈现的,比谈论效果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交流。我在与民主党一些负责人谈话时多次建议,我们在对外关系上应该保持窗口的一贯性,实际负责人不能经常变更,这一点非常重要。小泽一郎多年来一直是民主党对华交往的“窗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来说,他也是老朋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有着善待老朋友的好传统。这次访问不仅是为了日中友好,更重要的是促进两国年轻一代政治家的交流,为面对面地讨论各种现实问题创造了机会。
环球时报:你对“中日友好”这个话题怎么看?
高邑勉:对我们这些曾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生活过的日本人来说,没有必要强调“友好”这个词。我一直认为,友好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日中友好应该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在全球化时代,日中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没有理由不友好。需要特别强调日中友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两国外交不是单单为了保持友好关系,而是为了维护和发展两国的共同利益。只强调“友好”会给人一种很简单容易、流于表面的错觉。最近,一些媒体提出了“超越友好”的概念,我觉得很好。
环球时报:你怎么看鸠山由纪夫首相推动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高邑勉:我认为在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中,日中两国不应执著于谁掌握主导权的问题,而应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做出最大的贡献。例如,在环保、节能方面,日本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可以做出很大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能让世界各国敬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GDP总量马上会达到世界第二位,我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久还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在亚洲、在世界举足轻重的,得到世界尊敬的国家,是我们亚洲人想看到的,也是我们作为亚洲人的价值观。
打造一个“东亚共同体”是我们的中期目标。从长远观点来看,100年后的目标是“一个世界政府”,世界上所有的人平等共处,没有纷争,没有倾轧。那么,在今后50年里,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亚洲共同体,在亚洲消除纷争。如今,亚洲的现实问题有朝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扩大问题、日美同盟问题以及资源、粮食、水源、疫病、海盗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亚洲各国以及与美国进行对话和交流,这也是我们日本年轻政治家的任务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