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休克”到重建――东欧的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欧洲化》作者、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弗朗索瓦?巴富瓦尔就东欧社会转型和金融危机下的应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弗朗索瓦认为,东欧在过去的20年里,通过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秋爆发的全球性危机后,波罗的海国家、匈牙利和巴尔干国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它们不得不大规模地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现在,据预测,这些国家将在近几年出现负增长率,而且从2009年开始重新陷于超过10%的惊人失业率。弗朗索瓦指出,东欧未来的出路在于全球化和欧洲化。
首部多元视角分析东欧转制的著作
弗朗索瓦介绍,该书作为中东欧历史和前景的一个概览,是以多元的综合视角分析近15年来东欧转制和欧洲一体化影响的首部著作,深入研讨了这些国家的不同部门的各种公共政策,评述了诸如所有制变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工业企业中的公共管理改革,农业、工会、公民社会和政党等问题的演化和现状。
欧盟的东扩政策是成功还是失败?弗朗索瓦认为,在经济层面上,欧盟东扩加强了地区的一体化,为共同体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刺激,但在政治层面上,却有部分人认为欧盟东扩严重损害了欧洲认同性和团结概念,这种损害体现在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对国际事务的意见分歧上。
欧洲化运动也是本书考察的重点之一,弗朗索瓦认为所谓欧洲化,应该理解为拥有各类不同资源的群体采纳欧盟规则的进程,但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欧盟的规则向外延伸的过程。弗朗索瓦试图证明任何外来规则的采纳无不根据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遗产和1989年以后阶段所固有的新博弈环境而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总而言之,国家依然是领导内部变革的主角,国家是唯一从本国固有历史轨迹出发将欧洲的规则运用于自己立法中的角色。正因为如此,欧洲化毋宁说是制度多样性的固有属性,有时候也是某些预期的行为衰变的显示器,而不是整个联盟内部行为严格同质性的标志。
东欧走出阴影尚需时日
弗朗索瓦选取2004年和2007年先后加入欧盟的9个传统上所说的东欧国家,即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4个中欧国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巴尔干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3个波罗的海国家,再加上前民主德国作为研讨对象,把这10个国家分为4种类型,以事件与问题为主轴,选择每个类型中的一个国家进行重点的纵向分析,并在诸如转型方式、社会保障、养老制度、私有化、农业政策等重大问题上辅以它们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国家作为例证,横向展开论题,避免了平铺直叙,过于笼统和概念化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在每一项分析中,论及东欧国家的共性的同时,也强调了它们因历史遗产、利益集团、民族构成、公民社会和职业群体等国情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各自特点。
弗朗索瓦从现代化和欧洲化的层面着手,来界定1989年后中东欧出现的变革运动。他强调“遗产”这一概念,即应该从内生的视角,依据各国固有的历史轨迹来理解中欧和东欧变革。作者认为,遗产本身返照出苏联类型国家所固有的强大内聚力,这种内聚力在1989年制度崩溃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苏联类型国家产生影响,它源于强大的工人文化、发达的社会保障型国家,以及因每个国家的历史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治理方式和其他文化。将这些不同的遗产按主次进行区分,便能理解1989年继解体之后各种不同体制的断裂并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在1989年以前得到加强的各个集团安排下进行的。其次,这些遗产还折射出波及所有这类国家的最终危机,其形式也是因每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不同而各有差异。最后,它们关系到1989年所采取的走出苏联类型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式。包括在作者所指的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和同时回归欧洲的欧洲化过程中,每个国家也是充分调动自己的传统、体制惯例和或多或少具有良好组织的各种角色群体。所以,在巴富瓦尔看来,东欧国家的变革是量力而行的,或者说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东欧国家是从各自的体制和角色遗产出发,来选择新的游戏规则,而不是采取无节制的自由主义。有时在欧盟帮助下重构的历史轨迹在许多案例中发挥了压倒一切的作用,确保了社会的团结。同时,欧洲化进程不等于简单地将西欧的制度搬用到东欧,而是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各种角色进行多元化学习的过程。
弗朗索瓦考察到国家的中央权力核心由于同外部的各种国际角色及内部的通常处于边缘的各种不同角色缔结的合作而得到加强,并以此来分析1989年后国家建设的各个不同阶段。就这一观点而言,变革被视为全球化应力下的调整过程和国家主权加强的过程。欧洲化有时被用来抵消全球化的后果。它有利于被吸收进或长或短的国家建设过程的利益集团,而同某些国际角色的干涉相抗衡。
弗朗索瓦探讨了地方空间如何通过工业企业、农场、社会组织以及所有社团或政党等公共团体中服从某些新的制约的角色而进行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不同群体由于部分地高估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开始反对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他们动员自己固有的网络和资源,来复制或多或少出乎意料的后果,而且至少在后共产主义的第一个10年中,延续原有的地方的平衡十分重要。
弗朗索瓦认为,从总体上看,东欧国家经过20年的探索,从乱到治,在社会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不可小视的步伐。然而,这个探索过程由于迷信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留下诸多难以在短期内治愈的创伤和后遗症。如果说这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转型经济在转制后具有较明显的增长优势,然而由于政策选择上的诸多失误而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缺乏稳固和坚实的基础,潜伏着固有的脆弱性以及对外界的依赖性。这种脆弱性和依赖性,使这些国家在面对来自西方的金融危机时,岌岌可危,因而在弗朗索瓦看来,东欧走出其阴影尚需时日。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而当下东欧国家又是怎样应对金融危机的,关注东欧的过去与现在,可以从比较中获得经验教训,它们对于我国目前社会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也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