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进税制、反托拉斯重伤有钱人
为什么有钱人拥有的财富比重往下滑?经济学家给了三个解释。首先是经济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政府开始引进累进税率,一直到1980年代以前,最高税率甚至高达70%,影响最大的就是最富有的万分之一人口。在19世纪,资本家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所得,20世纪初的有钱人都是在当时累积了大笔财富,而到了1930年代以后,有钱人要维持相对的高财富比重,的确是越来越困难。
再者,反托拉斯风潮的兴起,让过去独占市场、垄断财富的做法,面临更严格的监控;而且,以前的资本家可以恣意地运用金融机构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但在经济大萧条之后,同样面临政府的严格控管。
第三是随着教育日趋普及,中产阶级开始崛起,他们聚集更多的财富,相对抑制了最富那群人的财富比重。
简单说,在20世纪财富分配趋于平均,这是好消息;另一个好消息是所得分配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也是趋于平均,只是到了20世纪后期,所得分配又开始恶化,整体趋势如图二“美国最高所得万分之一人口的所得,占总社会所得的比重变化”所示。
图二的内容看来比较复杂,但是透露的讯息更有意思。首先,图中区分三种所得来源,第一种是资本所得,包含股利、利息、租金等项目;这部分是20世纪初最高所得者的主要收入来源,1930年代以后也同样呈现下滑趋势,和前述财富比重下滑的现象相符合。
打工致富胜过靠财产赚钱
倒是在1980年代以后,第二项经营事业的商业所得,和第三项的薪资所得都大幅扬升,特别是薪资所得部分增加更快,显示20世纪末高所得者的收入来源,已经不再是来自拥有财富本身,更多的是来自经营事业或“打工”的收入;其中的高所得“打工仔”有高阶经理人、演艺明星、职业运动员等等。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高所得者的所得比重明显提升,但是在财富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却看不到同步上扬呢?理由之一是累积财富需要一段长时间,其次是目前的高所得者,有一大部分是“暂时性”的高薪,如明星艺人、明星球员,乃至CEO执行认股权等,因此高薪资所得的比重增加并未反映在财富比重的变化上。
无论如何,高所得者的收入来源变化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或许不能复制洛克菲勒和比尔·盖茨的致富经验,但努力成为成功的专业经理人,还是有机会跻身高收入之林。有人统计1993年到2001年间投资MBA学位的报酬率,发现年投资报酬率高达18%,比投资标准普尔五百指数多四个百分点,甚至比三A级债券高10%以上。
当年,洛克菲勒大量起用专业经理人帮他创造财富,他绝对没想到,如今专业经理人也成为踏上致富之路的另一个跳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