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维权 » 正文

揭秘珠宝业七大黑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5 14:33:09    浏览次数:411    评论:0

除此之外,有的黑心加工者借除杂物之名,往溶化的黄金中掺假,以达到克扣顾客黄金的目的。这样,即便顾客称量黄金首饰克数,也无法发觉自己的黄金被掉包。也有个别首饰加工店在出卖的成品黄金首饰中掺假,这些首饰多数经过专门的化学药剂蒸煮,看起来非常光亮,不识货者极易上当。由于纯黄金即便经过火炼,也会一直保持纯金色,不会变成黑色,如果消费者担心碰到这类骗子,可采取火烧的方式进行鉴别。

在购买和加工黄金首饰时,不要到没有资质的小首饰加工店,而应到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正规首饰加工店,或拿回品牌零售店进行保养。

案例4

网购常夸大其词 水钻说成钻石

公司职员刘云菲为参加公司的晚会,花500多元从淘宝买了一串“金发晶”手链。送货上门后,刘云菲没要发票,只留了一张收据。

戴了一个月后,手链先是颜色脱落,像生锈了一样,斑斑点点。最后整个手链颜色都变了,无法再配戴。她把产品拿到检测部门检测后被告知,该手链是玻璃制品而非水晶制品。

内幕:网购取证难维权更难

记者登录一些购物网站看到,珠宝玉石首饰已被当成节日“人气”商品重点推荐。然而,目前网上销售的首饰产品存在很多问题,取证难就是维权时主要遇到的问题。消费者都不懂得将网上购物宣传节目保留下来,导致纠纷发生后难以维权。

据了解,所谓的“金发晶”、“红兔毛”、“绿幽灵”等水晶商品,其实是掺有杂质的水晶,贵重的水晶应该纯净无杂质。而碧玺其实就是电气石,分很多种价差,其中纯红色透明度高的产品才是上品,但商家不分等级将所有产品都炒到惊人的高价。此外,一些网站将人工祖母绿、人工琥珀、化学处理的翡翠等当成天然产品卖的不法行为也屡屡出现,有的把养殖珍珠当成天然珍珠,甚至一些低档的“水钻”即锆石,也宣称成钻石来出售。

案例5

镀钯白银、白色K金当成“白金”卖

日前,在外企工作的萧灵灵来到深圳一家珠宝店,表示想买“白金”项链。售货员指着其中一节专柜的货品说,这些就是“白金”产品。经过挑选,萧灵灵购买了一款标注为“白色K金”的产品,价值6980元。

回去后,有朋友告诉她,其实“白色K金”和“白金”是两个概念的东西,价格相差几倍。被弄得一头雾水的萧灵灵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手中的产品根本不值6980元这个价钱。

内幕:白色金属都乱称白金

一般黄金饰品中都含有不同比例的其他物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商家销售的每件黄金制品必须标明其成色,即含金量,但不得使用“千足纯金”、“纯金”以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24K金”等不规范的标注方法。但在黄金饰品市场上,类似“纯金”、“24K金”这样的虚假标注行为仍不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不法商家看到大多消费者偏好铂金饰品的特点,便借消费者辨别知识欠缺之机,从原料市场专门低价购进那些掺有铱等成色不足的铂金,然后加工成所谓的“纯铂金”首饰蒙骗消费者。同时,也有商家将钯金pd950标为“纯白金”,将表面镀钯的白银或黄金标为“白金”,将K白金标为“白金”等。

根据国家贵金属首饰标准,只有铂金才可称为白金。不是所有白色的贵金属都可被称作“白金”。在市场上众多白色金属中,铂金(白金)与白色K金因颜色相近极易混淆,然而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金属。白色K金,主要成分是黄金,由于加入其他金属后呈现出白色。

案例6

“人造美女”迷人眼,骗你没商量

去年9月,郭子铭在古玩市场上看上一颗红宝石戒面,并以2880元买了下来。可是,拿到检测机构检测却让人大吃一惊,该宝石竟然是合成立方氧化锆,价格与天然红宝石相差悬殊。

内幕:电视购物常常被宰

在目前的珠宝市场上,将合成祖母绿当作天然祖母绿出售、合成碳硅石冒充天然钻石、把石榴石标为红宝石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将杂质白钻当成黄钻石销售,或采用高温成型工艺将白色钻石“染”成蓝色钻石,这些也都是圈内“不能说的秘密”。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C6EC45E4230629788E5D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