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东方网记者毛丽君、刘歆4月3日报道:清明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小长假首日,预想中的祭扫高峰并没有如期到来。今天上午,东方网记者从滨海古园了解到,截至上午11点,入园人数近6万,入园的道路上车辆并未出现拥堵的情况。
专题:清明扫墓踏青全攻略
上午7点半,东方网记者从市区出发前往滨海古园,除了在A2新四平公路收费处缓慢行驶了10来分钟外,一路上并没有碰到拥堵的情况,9点不到,记者就顺利抵达古园。而从墓区及时统计数据上看,截至上午9时,入园人数为4万人,车辆在4000辆左右,虽然停满了墓园的停车场,但并没有出现拥堵不堪的情况。园区内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
作为沪上最大的国营公墓,今天上午,滨海古园特地组织了一场以“清明祈福”为主题的活动。二号门九龙壁广场上,琴声、歌声、舞姿交织成了园区内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建园以来,滨海古园已经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迄今为止,滨海古园内安葬的己故市民已达九万余人,每年清明高峰期间前来扫墓的市民更是多达七十万余人。
东方网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盛大的典礼以现场演奏的钢琴名曲《春之颂》为开篇,旋律清新流畅,寓意清明时节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为典礼营造了全新的开场氛围。随后,琴声、朗诵声、歌声、滚灯、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陆续登场,倡导市民回归简朴、环保、自然的祭扫方式,进而引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表演结束后,现场放飞百羽白鸽,一块“祈福子孙后代”匾的赠送仪式将清明时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活动举行的同时,古园上空风筝翩飞,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风筝协会特意加入了本次活动,用多彩的风筝为古园营造出一派春意盎然、踏青休闲的浓郁氛围,并带动市民现场参与活动,缓解了墓园当天的压抑氛围。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本次祈福活动是上海滨海古园继2009年成功举行清明文化祭祀典礼后,再次主动出击的又一积极尝试,以期逐渐引导市民摒弃祭祀陋习,接受文明新方式,用琴声、歌声、杂技、朗诵纪念先人。
(本文来源:东方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