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色彩各异的安全套从本质上讲和贝纳通的服装是没有任何瓜葛的,唯一有关联的就是喻意贝纳通的服装色彩斑斓特征。当时这一广告在意大利和美国激怒了很多观众,认为贝纳通不应该将性和服装扯在一起,把很隐私的性行为放在“光天化日”之下。而这正是贝纳通所要达到的效果。
如果说彩色安全套广告还只是被保守的老年人斥为“色情”和“有伤风化”的话,而到了“牧师和修女接吻”的地步则已经是让观众“忍无可忍”了,特别触怒了宗教界人士。这些“胆大妄为”的广告创意触犯了宗教禁忌和信仰,为了诉求自己品牌的“色感”,贝纳通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用黑牧师和白修女的“越轨”广告创意凸现其离经叛道的品牌个性。
广告中是需要一些噱头的,这毋庸置疑。
当我们广告情节里面的有些元素能够深入到消费者内心的时候,消费者就会感觉这个广告好,很能打动自己。但是,如果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可以记忆的点的话,很快消费者就会把这个广告忘掉了,因此我们做广告创意的时候,都会找一个记忆点来做。
一个广告全部都是用来表达内容的,但是在中间,或者是在结束的某个点上,我们做个记忆点,这个记忆点突破了以往的创意,就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举例来说,一个平缓的广告,突然出现一声大喊,这就是记忆点。也就是说在广告里面,我们强拉硬扯地加了一个记忆点进去。这个记忆点就是广告创意中的噱头。噱头在正常的广告创意里面都有,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受众的记忆和广告的传播效率,但这并不是完全表达企业的营销行为。
为什么说噱头和企业整个的营销关系不大呢?
因为,如果这个噱头能够让消费者记住这个广告,那么我们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但它和营销的关系并不大。换句话说,广告的其他内容与营销有些关系,但是中间制造的噱头与营销没关系,因为它只是一个记忆点而已。
当有些广告消费者跟着关注,跟着起哄,大家都一起来争论的时候,广告的目的就达到了。消费者越闹,企业就越高兴!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63331491,电子邮件:fy@fortune682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