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资讯 » 正文

技术分析法缘何成非主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9 19:00:41    浏览次数:114    评论:0
导读

  伴随媒体和出版业的发达,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大量大型投资机构和投资大师们的介绍。“为啥技术

  伴随媒体和出版业的发达,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大量大型投资机构和投资大师们的介绍。“为啥技术分析似乎在主流投资界不吃香?”这是身边一些朋友的共同疑问。的确,无论是券商研究报告还是公募基金经理,往往都是基本分析的信徒,无论是走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流派;至于近年大热的对冲基金,则是以计算机辅助的定量交易大行其道。那么,为何技术分析如此“非主流”呢?是技术分析不靠谱还是其他原因呢?本文将做一个分析。

  学术界远离技术分析

  所谓学术界,指的自然是各大高校研究经济学、金融学的教授们。他们,对于技术分析大体是嗤之以鼻的。其实这也不奇怪,经济学,自认是社会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得有科学的样子,发展出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逻辑同时可以以科学的方法作为验证,当然若是基于扎实的数学公式那么就更好了,像基本分析中的DDM(股息贴现定价模型)等都是符合这一要求的。而技术分析则不同,基于图表的分析方法似乎接近艺术多过科学,再加上一些和占星术相近的术语理念,让技术分析怎么看都不“科学”。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都认为股价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只是“随机漫步”,并不具有预测未来的作用,所以技术分析无用武之地。而如今主流投资界的成员大多是这些高校毕业的高材生,甚至本身就来自学术界,自然会将这种偏见带入投资界。虽然近些年伴随投资行为学的兴起,再加上部分利用定量方法对技术分析有效性的验证,使得学术界对于技术分析的看法稍有改观,不过这也不过是小有改观而已,仍不能改变投资界的大生态环境。

  券商技术分析无优势

  说完学术界,再看券商。券商雇佣分析师无疑是投资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会通过对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来给出一个股票的估值,并通过对比估值和现值来给出股票的评级,比如“买入”或者“卖出”。

  那么,为何几乎看不到大型券商雇佣技术分析师,出具技术分析的研究报告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这个领域,券商尤其是大型券商不具有优势。是的,基于基本面的研究报告,是一个很费钱的“活”。券商必须按照行业雇佣一大批不同专长的分析师,并且让他们到处出差实地考察这些上市公司,从而最后给出研究结果。对于普通投资者,由于不可能对每个行业都了解,更不可能事必躬亲去考察每一个上市公司,只能选择券商研究报告给出的二手资料——而这恰恰是券商相对其他投资者的优势所在。

  但是,在技术分析领域,券商的这个优势就不存在了。任何一个人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套可能甚至是免费的行情软件,就可以进行技术分析。在这一点上,一个供职于大型券商的分析师并不会比一个普通投资者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虽然投资界即使也有大量基于技术分析的投资通讯存在,但几乎都是个人投资者的产物,鲜有来自大型券商的。

  技术分析不适合大资金

  今时今日,趋势投资已经成为了技术分析中的主流理念。但恰恰就是“趋势投资”,决定了技术分析难以为“大资金”所用。

  趋势投资,即追涨杀跌,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语便是“右侧交易”,它仅在上升趋势中做多,或在下降趋势中做空,不去猜顶也不去猜底,这样虽然会牺牲一部分利润,但是却可以避免不利于你的行情波动,的确是一种上佳的投资理念。但是,趋势投资对于市场流动性却有较高的要求,必须能够在发出买入信号时迅速完成建仓,在发出卖出信号时快速离场——对于只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小投资者而言这不是难事,但是对于那些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大型基金而言,这却绝非易事,它们短时间集中的买入或者卖出交易足以对市场价格造成干扰——虽然近年奉行的计算机辅助建仓技术可以减小这种冲击,但是却依然难以避免。这一影响就足以使得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大大折扣,尤其是在见顶后的大跌中,一旦市场出现恐慌造成流动性枯竭的情况,大资金就难以出逃——这也是为何次贷危机中大量大机构知道手里拿的是垃圾,却不能割肉的根本原因。正因此,技术分析往往在中小投资者中大行其道,或者是在流动性更强的期货市场大行其道,因为这两个列别中流动性的困扰相对较小,技术分析更有用武之地。

  与之对比,基本面分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投资者基于估值认为一个股票的股价低估时就会动手买入,不会要等到见底,才会出现“左侧交易”的情况。市场总是在下跌趋势中抛压,而在上升趋势中买入力量较足,“左侧交易”使得基本面投资者可以在更充足的流动性中完成买入和卖出,减小对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 非主流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00ED8AD719761ED4FCAA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