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评论 » 正文

高盛的"中国迷局"如何在中国赚大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2 17:43:26    浏览次数:54    评论:0
导读

高盛“欺诈门”再经历美国、欧洲调查之后,其连锁反应接踵而至,多国纷纷展开

高盛“欺诈门”再经历美国、欧洲调查之后,其连锁反应接踵而至,多国纷纷展开调查。由此,高盛在中国的业务也开始引发了广泛地关注和质疑。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贝兰克芬曾在日前为期两天的在京常规访问期间,特意向媒体表示,“高盛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司不会影响在中国的业务。”同时他也强调看好中国市场。他还表示,“中国业务已经成为高盛很重要的核心,高盛一直看好中国,认为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

然而,这段高调的表述背后,究竟传达了什么信息?真的像贝兰克芬所说的,高盛在中国的投资不仅获取利润,也帮助企业发展吗?还是中企已经成为了这家华尔街最诡秘的投资银行所排列的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

高盛在中国的市场

历数高盛在中国的业务可谓无处不在。1994年高盛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并通过入股中资大型企业担当承销商等途径全面渗透。参股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之中,是高盛进入中国取得的战略性成果,如高盛出资3500万美元,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6.8%的股份,出资6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网通2.4%的股份,出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芯国际的4%的股份,斥资37.8亿美元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等。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

此外,充当多家中国公司IPO的承销商,并从中收获巨利,是令高盛最心动的交易,过去的十年中由高盛主导的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有:中国移动通信、平安保险、中兴通讯等公司。

近日,高盛作为第三大持股股东的海普瑞高价IPO后迅速破发,因高盛对其投资的账上浮盈,招致市场认为高盛在该笔投资中获得超额收益。针对海普瑞这一投资案例,高盛亚洲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许明茵回应说,高盛是海普瑞的长期投资者,目前也还在锁定期内,尚未售出所持有的海普瑞股权。

为更好地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2004年12月,高盛专门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高盛以金融顾问的角色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等,2003年以来高盛亚洲直接投资部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在中国投资了20多个企业。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0300B427124893996784C.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