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国家相关法规的约束,许多零售企业的供应商帐期大幅缩短,未来利用供应商账款作为资金来源的空间有限。

大部分零售企业的应付款周转天数明显下降:
百货店统计样本总计42家,2007年平均49天,2008年48天;其中下降的24家,2007年56天,2008年51天。
超市公司统计样本共18家,2007年平均68天,2008年66天;其中下降的24家,2007年61天,2008年49天。
企业的内外制度(如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公平交易畅议、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等)和经济环境(供应商受到更大的影响,资金状况更为紧张)的双重作用促使应付款周转天数下降。
4.非经营性收益具有不可持续性
零售企业的非经营性收益主要为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利润两项,这两方面收益占税前利润比例在最近三年皆达到了10%左右。
投资收益:自2006年至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变化很大,投资收益占税前利润比例最高达到2007年的10.7%,但2008年已下降到7.6%,2009年可能会更低。营业外利润:区域型并具有国有资本背景的零售企业占比较高,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返还及政策支持,为当地企业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现金流。
非经营性收益本身就具有不可持续性,而且在经济下行期,一方面资本市场低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同样压力重重,来自于非经营性收益的现金势必受到负面影响。
5.有限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
近几年,零售业处于快速扩张期。零售企业的扩张支出规模普遍高于其经营利润所产生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依靠营运负债如供应商账款资金、发行现金储值卡从消费者获取现金等。
零售企业资金主要都用投资于零售店面相关的房屋土地和设备资产,同时还有大量的收购和兼并活动。
在目前情况下,现金流的支撑减弱,快速扩张将带来较大风险,许多零售企业放慢扩张速度甚至收缩规模。
同时,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中,更加注重完善和加强现有业务资产的投资,比如建立配送中心、冷链系统、信息系统、进行店面再装修等,以提高长期业务竞争力。这样的投资可能在销售低迷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了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