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诈捐门
在近日媒体访问施正荣时,不可避免地谈及“诈捐”事件,而他的回复则是:“我又不是骗子,我是6000多万真金白银拿出去的,我要骗国家六七百万的税?逻辑都不成立。”然而据爆料人透露的信息:尚德电力用于慈善的所谓6000多万真金白银中,除了早期是以现金作为捐赠主体以外,2009年后尚德电力均是以器材捐赠。而时代周报记者也看到了器材捐赠的各项收据。
对于目前沸沸扬扬的诈捐事件,施正荣指出:在整个捐赠过程中,我们监管不够到位,慈善做得不够专业。但在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创始人罗凡华眼中,尚德电力的慈善行为,是一系列的谎言构建而成。
据罗凡华介绍:“2008年,尚德电力第一次赞助我们的活动,一共80万的现金,2008年以后,尚德的股价开始下跌,到了2008年年底,无锡尚德的经济和出货量在第三季度出现了锐减,并且裁员30%,经济陷入困境后,公司开始提出新的构想,不再捐款,而是捐赠器材。”
“得到慈善总会的确认,这些捐赠品就可以拿到税金上的直接减免。企业捐款达到3000万元后可以抵消15%、1000万可抵免150万元的税金。”罗凡华表示。
2009年,尚德电力赞助了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价值”3200万元的器材。而据罗凡华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这3200万元的捐赠其实是个连环谎言的过程,这其中有200套小电站,但是这些小电站中却没有最为核心的率电器。”
在发电领域中,率电器是最为核心的器材,这200个率电器打折而来是130多万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尚德电力将2008年汶川地震捐给上海慈善基金会的20万美元以为灾区孩子捐赠9个电站为由提出来使用了。而这9个电站,却是从上面的200个电站中抽取的。”罗凡华表示。
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施正荣提及了此事:“我夫人把20万美元的支票送到上海慈善总会,后来知道地震需要电力,就改为捐赠137万元人民币,委托公司购买9套发电产品给灾区。”然而是否从上述200个电站中提取,却没有提及。
“尚德电力捐赠的一个目的就是消耗残次品,去年的电池组件全是残次品,功率都在200瓦以下,行业标准为280瓦。2010年捐赠瓦数应该为2600千瓦,但是尚德实际上只捐赠了40千瓦,仅占2%。第一年捐赠25%,第二年只有2%。”罗凡华表示。
“到了2011年,捐赠的金额下降了。说明施正荣也看出了问题,副总裁谢晓兰把他的东西都卖了,他可能也有所感觉就降低金额。”罗凡华表示,“此前尚德对捐赠物品提货都要经过教育学会,再卖给第三方。这次却是尚德自己去提货、拿钱。前两年提货还有合同,这一次连合同都没有签署。在我开始爆料后,这笔货物也就卖不出去了。”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尚德电力发去了采访函,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收到任何回复。此前表示会在近期内出示证据的尚德电力,至今也未见。
行业寒冬还有多远
此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全球领域中一度被誉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在以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为基础的情况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一度占据全球光伏市场60%的比例。
然而,这一切在2011年被改变。截至目前,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在这一场寒冬中,有市场人士指出:将有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被淘汰。
“明天虽然很美好,但你得确定今天晚上还活着。”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现在这个过程和形势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欧债危机后,欧洲银行对于太阳能行业贷款紧缩,但同时我们的太阳能厂家却在准备扩大产能,大量的翻倍,但需求却没有变化,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在香港上市的卡姆丹克董事长张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对于目前的“寒冬”,张屹表示:“今天这个局面可以说是这个行业自己造成的,没有人想到需求量会停滞不前,大家都往前冲,造成了大量的供过于求。”而供过于求、行业在2010年的预判错误以及中国企业一味追求规模而忽略技术,成为目前严冬的“罪魁祸首”。
9月8日,美国一参议员致奥巴马的信中提及,中国产品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中越发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光伏组件量子2006-2010年之间增加了1593%。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以每年9000万兆瓦的装机量增长,占据了全球60%总量。今年7月,浙江近200家光伏企业的产能超过上年总量的230%。
“行情好的时候,一堆人便进入了这个行业,但这些新成员是比较盲目的,不做长久的分析,只想分一杯羹,这是造成这个行业困境的根本原因—供过于求。2008年很多企业加入,2009年形势不好很多企业倒下,2010年形势一好,大家又忘记了曾经有过下坡路,产能又大量增加,运气不好的是,欧债危机来临。”张屹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以浙江为例,目前浙江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0MW以下。据张屹给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目前供过于求起码有一倍多,全球市场需求在20GW左右,产能却达到40GW-50GW,多余的20GW只能淘汰”。
“很多企业都误判了形势,去年光伏产业增速还是非常快的,这就给某些企业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号,就大量扩产,可后来市场不佳,这部分的产能只能闲置,也造成了大量的现金流无法回笼。”李胜茂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张屹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太阳能产业优点是规模大成本低,缺点是没有技术优势,日后行业需要把发展重点转变下,不要一味在低层次扩大规模,而是要将产品做得更精更好。”
2008年,英国媒体曾将施正荣评选为“可拯救地球50人”之一。三年后,这位光伏界的“比尔·盖茨”在行业跌宕起伏的冲击和自身问题的双重压迫下,最为迫切的,却是如何拯救外界眼中早已千疮百孔的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