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反倾销问题再次成为了中国制鞋行业的话题,10月2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上裁定欧盟对华皮鞋长达5年的反倾销措施违规。虽然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债务危机缠身的欧盟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多数中国鞋企反映,由于需求不振和成本上升,在欧盟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后,企业的订单并未增加。步入高成本时代后,中国鞋企生存危机的破解仍很艰难。
多位鞋企人士透露,除了税费外,欧盟还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限入标准,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变化,受限物质越来越多,中国鞋企需时时警惕。也有业内专家表示,欧盟不会因为WTO的一次裁决就停止对中国企业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欧盟目前正在经受债务危机的困扰,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是最容易挑起贸易争端的敏感期。
温州鞋业龙头康奈集团副总周津淼称,欧盟不会因WTO一次裁决就停止对中国企业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企业切不可抱有幻想。但此次裁决的重要意义在于,今后欧盟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措施时会多一些顾忌。
因此,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鞋企当前面临的处境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注脚。虽然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措施终止,但制鞋行业的处境并没有彻底改善。相反,包括皮鞋在内的一批传统制造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指出,中国鞋企面临出口“瓶颈”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制造”已进入高成本时代,这是比贸易摩擦更深远的生存危机,而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才是缓解之道。中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以浙江为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土地紧缺、资源匮乏,而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过去似乎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枯竭现象,整体生产成本快速上升。这是比贸易摩擦更深远的生存危机,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
我们都知道,中国代工的人力成本增高,原材料上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已经渐渐失去竞争力,相比越南,朝鲜等亚洲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中国这个世界工厂黯然失色。或许这也是机遇和挑战所在,中国制造已经迫切需要转型,虽然距离中国创造之路还路漫漫,但转型升级的红色信号已经给中国以及地方鞋服行业敲响了警钟。珠三角地区和温州地区的鞋服行业是出口欧美市场的大户,但也面临着市场转型升级,代工和拿来主义式的模仿永远只会被打到“食物链最底层”,要想位居市场金字塔,创新型改革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