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个平台。它还是管理设备(如个人电脑、手机及其他个人电子设备)访问“云”子系统(从计算、存储、通信到位置、身份、社交图、搜索、支付)的操作系统。
问题是,是会出现单个公司构建起的垂直整合、足以吸引开发者的单一平台,实现PC时代的那种“锁住效应”(lock-in),还是会出现多家提供商通过开放式标准水平整合的服务,一如互联网时代的百家争鸣?
互联网操作系统王位的角逐者不在少数。亚马逊、苹果、Facebook、Google、微软和VMware都拥有具备雄厚开发体系的可靠平台。于是,便出现了一个由多位选手构成的集体,它们各有强项,但无人能提供一个完备的操作系统。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几位。
苹果
几年前,人人都以为行业将由微软和Google一决雌雄,但现在苹果却成了出头鸟。拥有超过185,000款应用程序的iPhoneAppStore正创造出一个堪与Web本身匹敌的全新信息服务市场。苹果并不提供亚马逊那样的云托管服务,但它也毫无提供的必要。iPhone应用程序大多依赖互联网服务(单机游戏除外),但它们本身并不依托于Web。
苹果旗下最强大的互联网操作子系统是媒体(iTunesStore)、应用程序托管(AppStore)和支付。经常通过一键点击来购买内容的苹果用户已超过一亿。下一步会是什么?随着实体货物电子商务在手机上的兴起,我预计苹果会通过自己的平台来涉足这个财源滚滚的领域。苹果应用程序商店销售额的30%被苹果抽走,这个比例对于实体货物而言过高,但不难想象,苹果将以支付处理工具的身份介入eBay和Chipotle这样的网上销售服务,从巨大的收入流中分得一杯羹。
但苹果的弱点同样不少。它没有云计算平台,是位置和广告领域的新手。从用户通讯录、电子邮箱的储存数量和即时消息交友网络来看,苹果拥有庞大的社交图财产,但它似乎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资产转化为下一代的应用程序或者服务。
不过,纵使苹果的手机平台已居于统治地位,它也无法在未来掌握操作系统的全局。网络连接分为前后两端,在苹果拿出完整的云数据服务之前,它不可能拥有微软在PC时代享受的那种“锁住效应”。这其实是件好事,也象征着互联网操作系统将结出最美的果实,即无人能实现足够的垄断,大家都要妥协,互操作性(作为“网中网”的互联网)仍将继续发挥它在更新换代方面的作用。
希腊寓言家阿尔奇洛科斯(Archilochus)曾经说过:“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知道一件最重要的大事。”他说的或许就是Facebook。社交图是Facebook的大事,它可能看起来不甚完善,但以它为基础,Facebook已经取得了非凡的进步。
Facebook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对许多人来说,它是整个Web平台、整个Web世界的替代品——从获取新闻、联络朋友、玩游戏,到存储、分享图片视频、使用几十万种应用程序中的一款。从应用程序的数量来看,Facebook的应用程序系统甚至超过了苹果AppStore(50万对苹果的18.7万);诸如Zynga这样的第三方开发商使用全新的社交销售系统来积敛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