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往的深入,盖茨逐渐认识到巴菲特是个不可多得的“真人”:他并非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而对金钱有着超凡脱俗的深刻见解,他说“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反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子女……”;他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每当爱人危难的时候,就守候在她的身边,为记录三个孩子成长的经历,他坚持写了30本日记;他不但支持妻子从事慈善事业,而且身体力行,计划在自己离世后,将全部遗产留给妻子,由她把这些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他助人为乐,对待朋友非常真诚、信任,他的人格魅力常常打动每一个与之交往的人,就是在他的影响下,一心忙于工作、对婚姻持怀疑态度的盖茨终于学会了热爱家庭……
同样,在巴菲特眼里,盖茨也是个年轻有为的“真人”。2006年6月15日,盖茨宣布将逐步退出微软,专心从事慈善基金会的事业。紧随其后,6月25日,巴菲特因为妻子过早去世,决定将把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盖茨的慈善基金会,他动情地说:“我之所以选择比尔和梅琳达(盖茨的妻子)慈善基金会,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健全的慈善组织,另外就是我十分信任盖茨和梅琳达,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
改变慈善的游戏规则“日落条款”不是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第一次改变慈善的游戏规则。就在巴菲特宣布了有史以来最为慷慨的慈善捐赠,并把其中绝大部分捐赠给比尔。盖茨设立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后,英国《经济学人》半开玩笑说,如果你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照看你的财富的最佳人选无疑是那个惟一比你更善于挣的人。当然,严肃地说,他们应得到赞誉,不仅仅因为他们天文数字似的捐助金额,更因为他们开创了一条慈善新路。
在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突然因病去世之前,他的计划是以巴菲特基金会为自己的捐赠平台,但善于投资的巴菲特显然认为,把几百亿美元交给这家基金会,由它来把财富分配给社会,并非最佳选择。一是要把巴菲特基金会扩充到上百倍,机构的扩张过程会相当困难;二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管理它。对比而言,盖茨基金会则能更好地照料这笔财富、并把它分配出去。盖茨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在它设立的14年间它已花出去将近百亿美元,主要用于健康和教育。梅琳达。盖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如果不出现意外,盖茨夫妇将比巴菲特同时代的人能有更长的人生时间用于慈善事业,他们的精明头脑更不用多强调。巴菲特对他们赞誉有加,也正因为如此,巴菲特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超级富豪不同的慈善道路,他不是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试图留名后世,而是把财富交给合适的人去处理。
巴菲特当时就劝告世界上的超级富豪说,你们投资时把钱交给更擅长管理的人,要把这种想法扩展到慈善捐赠,不要在你死后建立一个由年老的生意伙伴或者雇员管理的基金会。在百年之后,当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再度在天堂相遇,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会是坐下来仔细研究盖茨基金会的“慈善报告书”吧。
(本文来源:东方企业家作者:莫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