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沟通力:敲开客户财富之门的金砖。
严格意义上来讲,沟通应该算是销售人员必备的基础素质。很多公司在招聘业务员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性格外向”,理应属于销售基本的入门法则。这里所说的“沟通力”,更多的是侧重于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沟通不当在业务开发阶段最直观的反应无非是业务的停滞不前,但是若是发生在维护公司老客户过程中,后果就比较严重了。
有一个“秀才买材”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沟通不当的危害——
秀才买材:
有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著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
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管理者或者是销售人员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同样,作为销售人员,第一次约客户见面的时候,开场白一般是向客户比较系统客观的介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介绍的方式和方法不对,收到的可能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销售人员和客户的沟通从一开始就具有比较功利的色彩,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虽然如此,双方合作的不对等角色从一开始就决定了销售人员的沟通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销售人员咄咄逼人的气势势必会造成客户的压迫感,双方第一次的沟通注定是蜻蜓点水,业务得不到实质性的进展。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一:业务沟通,倾听先行。80%倾听,其余20%说话,而在20%的说话中,问问题又占了80%。留给对方足够多的时间,激发客户倾诉的欲望。把我们的产品和优势充分揉到问题中去。比如,我们可以问对方“请问贵公司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在客户的回答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适时寻找机会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可谓是冠冕堂皇地见缝插针。记住:倾听的目的在于打开客户的话匣子,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接近客户,和客户接触的时间越久,留给我们发挥得空间也就越大。
第二:沟通中不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即使对方是错误的。
第三:妥善运用沟通三大要素。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时的三大要素是文字、声音及肢体语言。面对面沟通时,三大要素影响力的比率是文字7%,声音38%,肢体语言55%。
第四:沟通过程中针对客户提出的我们现有产品不能满足的需求,留下再次拜访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