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机网讯,海宁商机由来已久,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海宁商机”已经成为海宁乃至浙江的一张金名片。然而,作为以粗放型经营为主的海宁商机产业,在资源、环保、人力成本等要素的制约下,将何去何从?政府又是怎么样积极推动商机产业集群向现代商机产业集群转型的?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海宁市副市长许煜威。
从生存需要的高度去认识
“现状决定商机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记者刚一落座,许煜威就坚定地表明了态度,“作为海宁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海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一产业。然而,由于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等制约,传统的商机产业面临着‘不变则死’、‘不进则退’的困境。”许煜威补充道:“所以说,转型升级不光牵涉到商机产业的发展,更是商机产业的生存需要。”
关于商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出发点,许煜威认为就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实现的途径则是通过提升商机企业的竞争力,来达到提升商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目的。而对于商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许煜威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
其一,实现“创业富民”。就商机城而言,该市场目前已有3000多家经营户进驻,年成交额约百亿元,这就意味着至少3000多户家庭保持富裕。同时,也可带动相关上游原料供应商、下游产品加工商等的致富,提高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其二,大大增强商机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坚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海宁商机”区域品牌影响力,拉长商机产业的价值链,使微笑曲线向两端不断延伸,“笑得更加灿烂”,使海宁商机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走出一条商机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其三,带动其他传统产业转型。商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工作,包括制定提升规划、出台鼓励措施、搭建服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等在前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海宁市其他传统产业例如经编、家纺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基础。
从规划引导上强服务
在商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做好哪些工作?许煜威将其概括为“规划引导,扶持服务”八个字,具体可细化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借力“十二五”,制定本市商机产业的提升规划。本着“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协会协调”的原则,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高度,立足商机产业发展现状,坚持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相结合,通过构建“六大系统”,最终实现海宁商机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鼓励企业创造品牌,强化“海宁商机”区域品牌效应,推动商机产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政策导向,助强扶弱。依据“高端引入,低端外移”原则,利用十大市场倒逼机制,例如环保倒逼、信贷倒逼等,加快企业自主转型升级,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帮助规模较大的企业,使“强者更强”,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引领本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扶持规模不大但具有良好发展潜能的企业,将它们集中管理,便于人才、资源、市场信息的共享,形成规模效应;兼并、舍弃或外移没有能力转型升级的小企业,提高整个产业的层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