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理财产品换个马甲变“亲子” 收益算法有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01 12:37:03    浏览次数:123    评论:0
导读

  “宝贝,当你在妈妈肚子里还只是一颗蚕豆大小时,我和你爸爸就开始在想象你的模样。当医生把刚出生时粉

  “宝贝,当你在妈妈肚子里还只是一颗蚕豆大小时,我和你爸爸就开始在想象你的模样。当医生把刚出生时粉粉的你放到我怀中,那一刻,我感受到责任的分量。我和你爸爸为你选择了基金定期定额计划,宝贝,无论你是求学海外,还是游历他乡,我们都是你坚强的后方。”

  如果不是“基金定期定额计划”一词,你能想象这段对白竟然是基金公司“亲子定投”的宣传语吗?转眼又到“六一”了,面对金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亲子理财产品、亲子保险产品,感性的父母们还真得多一份理性,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基金定投也“从娃娃抓起”

  近日,丁女士的桌子上摆着好几份“亲子定投”的宣传单,都是尚在幼儿园就读的女儿带回的,说是幼儿园发下来让带回家给家长看的。

  在宣传单上,除了有能引起家长强烈共鸣的宣传语之外,还有理财师提供的一笔账。大致的意思是,目前教育支出庞大,送孩子出国留学需要40—50万元学费,以过去真实的上证指数报酬率计算,从1991年开始定投,每月只需定投300—500元,到2008年孩子18岁就可以达到目标。

  “买股票风险太大,买债券收益不高,存银行明显跑输通胀,购买力下降非常明显。”虽然不认同基金公司的宣传途径,但是对于基金定投这种“强制储蓄”、“积少成多”为孩子积累教育金的模式,丁小姐也基本能够认可。

  其实,“亲子定投”始于2008年,当时国内基金定投业务开始走细分市场路线,一家以营销著称的大型基金公司率先瞄准了18岁以下的孩子,巧妙地借助“亲子定投”概念,将普通的基金定投包装成父母为下一代所作的投资。由于收效显著,引来其他公司纷纷效仿,一时间,基金公司的定投都“从娃娃抓起”,名为“定投宝宝”、“我爱宝贝”、“家有儿女”的各类销售手法铺天盖地。但若抛弃这些名目,其本质与普通的基金定投并无太大差异。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2EE9D66C10321BFE2F0F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