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 » 正文

雅安市依托丰富水资源大力发展渔业生产 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8 21:09:34    浏览次数:48    评论:0
导读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昆明游客葛杨载着家人自驾游一路来到了雅安,一进入雅安城区,葛杨便向在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昆明游客葛杨载着家人自驾游一路来到了雅安,一进入雅安城区,葛杨便向在雅安工作的亲戚打听,哪里的“雅鱼”最正宗?

  “果然和一般的鱼不一样,味道特别鲜美。”经过一番大快朵颐之后,葛杨一家人对“雅鱼”更是赞不绝口。

  其实,长期以来,“三雅”之一的“雅鱼”便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食客们的喜爱。而“雅鱼”也早已成为雅安的一张响亮名片,在外地游客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更有“到雅安不品尝雅鱼,就等于没来雅安”之说。

  “雅鱼”的远负盛名,一方面源于雅安得天独厚的水域优势、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得力于我市多年来关于渔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进了水产业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市水务局坚持依法治渔、科技兴渔,水产品产量、产值继续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全市养殖面积达1031公顷,完成了水产品总量5040吨,同比增加50吨;产值达到5960万元,同比增加150万元;生产和引进鱼苗5480万尾,同比增加100万尾,丰富了广大市民的餐桌。

  依托丰富水资源

  渔业生产助农增收成效大

  我市江河纵横,水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发展养殖的优质自然资源,全市水域总面积为429494亩,与此同时,雅安又是四川省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境内流域分布有89种野生鱼类,特别是主产野生“雅鱼”,更是早已声名远扬。

  虽然我市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由于我市大雨和暴雨多、日照时数偏少,导致水温低,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加之我市又属于较典型的内陆山区渔业,渔业属于传统养殖产业,虽有人工天养、粗养和精养等多种形式,但粗放养殖比例较大,导致我市水产品的产量一直在全省水产品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小。

  而且,我市没有形成规范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基本处于零星、分散状态。一方面流通环节不畅致使市场的调节和引导功能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农民养鱼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难以形成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传统的春放秋捕的养殖模式没有大的改变,使水产品在市场供应上出现断档,淡季无鱼可供,依靠外市补充,旺季积压难卖,造成经济损失。

  据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集约化养殖渔业的蓬勃发展下,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以成都、眉山、乐山等地为代表的渔业养殖大市,在养殖成本低、养殖周期短、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推动下,大量涌入我市,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使我市养殖的常规水产品很难进入本地市场。

  但是,我市在经历了以集约化养殖为主的全盛发展阶段后,渔产业已经慢慢走出了徘徊的低谷,逐步向现代渔业发展。近年来,我市水务部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渔、科技兴渔,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突出结构调整、健康养殖、产业化经营、提升“雅鱼”品牌4个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水产业,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水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全市水产业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市以“雅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品种因其品质优良、味道鲜美等优势,进入了成都、北京、上海等地,在当地水产品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如今,渔业生产已经成为我市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不可小视的重要一环。

  我市渔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进步,得益于水务部门“调整品种结构,发展特色渔业”的发展思路。过去,我市渔农主要养殖传统的“青、草、鲢、鳙”4大家鱼为主,在水务部门的引导下,如今,“雅鱼”、武昌鱼、虹鳟、革胡子鲢、江团、鲟鱼、丁鲑、黄鳝等20余种特色品种与传统品种齐头并进,为渔农的增收带来了希望。

  专项整治行动

  确保水产食品安全

  水产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组成部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水产品已进入千家万户,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主管全市水产食品安全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市水务局历来重视水产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今年4月以来,按照《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全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水产食品的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大力推广水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针对水产养殖和渔药销售环节,我市重点检查了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雅鱼”等品种,重点检查对象则锁定在了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乙烯雌酚等禁用药和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限用药物的使用情况。

  同时,为将水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常识宣传到社会各个层面,全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专门开展了“水产品安全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力量,深入到水产品市场、重点渔业乡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兽药管理条列》等法律规章的宣传,并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到户,印发资料7000余份,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同时,还重点对水产养殖户、经营户、渔药兼饲料经营户进行宣传,积极鼓励科学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另外,为进一步推进水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增强水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我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多次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渔药、渔饲料主要经销店、重点渔业生产区、各大水生动物经营餐馆、酒店进行监督检查,坚持对全市重点渔业产区的水生动物开展病害测报工作,对全市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及其他养殖大户的水产投入品使用进行了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养殖生产记录和渔药、渔饲料的购进、使用记录,均未发现不规范行为。

  在工作中,市水务局还多次邀请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的专家对我市集贸市场水产品摊区、重点渔业生产区、各大水生动物经营餐馆、酒店经营的水产品进行了监测,重点检测了水产品内的药物含量是否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从检测的结果来看,检测指标均合格,符合国家规定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通过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进一步解决了我市水产品中禁用渔药的残留问题,提高了水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了消费者食用安全,增强了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也为实现我市渔业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执法力度

  为鱼儿建一个“自游”的家

  在每年的鱼类产卵和繁殖期,我市都会实施禁渔。为确保禁渔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水务局在禁渔期到来之前,就及时下发了《雅安市水务局关于做好2011年全市天然水域春季禁渔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我市春季禁渔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同时,成立了雅安市天然水域春季禁渔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全市共成立了春季禁渔工作领导小组9个,并抽调了精干人员以加强春季禁渔工作的力量。

  据统计,在禁渔期间,全市共出动检查和宣传车(船)310台(艘)次,参加执法检查人员1120人次,电视、电台宣传98次,发放和张贴“禁渔通告”和政府公告等禁渔宣传资料15300份,查获和收缴违禁捕捞渔船5只,没收各种渔具140件,没收违法捕捞渔获物92公斤,批评教育68人,行政处罚20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19日,由市水务局局长郑尚堃带队,市、区渔政和公安部门展开了禁渔执法联合行动。进一步加大禁渔执法力度,而管理机制也由原来的渔政部门单一执法上升至政府牵头、多部门配合的格局。

  通过我市渔业部门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的渔政执法,严厉打击了“电、毒、炸”等非法捕捞作业,有效遏制和削减了我市境内天然水域的捕捞强度。与此同时,渔政部门认真开展宣传、检查等春季禁渔工作,也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保护渔业资源的法律意识,提升了渔政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自2008年7月25日市政府颁布《关于将青衣江流域部分河段划定为禁渔区的通告》以来,市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渔政执法,加强禁渔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禁渔区”的游钓现象,使青衣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今年年初,雨城区还专门聘请了10名渔政协管员,负责对重点河段实施“定点、定人、定岗”承包守护巡查,及时宣传、劝止、举报违法涉渔行为。仅上半年,就查获了渔事案件76起。其中,非法电鱼案件3起,收缴放生各类野生鱼600余尾;查处途经雨城区的非法贩运野生鱼类案件2起,收缴放生“雅鱼”40余尾,共计28公斤。没收并销毁了一批非法捕捞工具:电子捕鱼器10台、电瓶10个,捕鱼船1只,迷魂网2000余米,深水张网36张,地龙网28张,滚钩7000余个;劝说制止垂钓人员6000多人次。

  在农业部和省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保护区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天全河省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宝兴河市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救护中心也已投入运行。

  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交通建设的发展,我市涉渔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为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渔政部门依法行政,强化对涉渔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价和审批,落实补救措施。

  目前,我市已完成了雅州廊桥副桥、大兴大桥、318国道飞仙关至二郎山段和其它涉保护区建设项目的评价和审批,共落实补偿资金150万元。同时,市水务局还从流域资源保护的角度,统筹使用水电站的补偿资金,认真落实补救措施,以达到保护渔业资源及环境的目的。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我市水务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和操作程序,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工作,上半年,共办理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10个,依法开展了水下工程作业对渔业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及补救措施的审批工作,落实渔业资源补偿经费约20万元。

  据悉,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养护水生生物的重要手段。自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在青衣江、周公河、喇叭河、玉溪河、南桠河、大渡河等河段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仅今年,全市就放流苗种62.5万尾,投入资金50万元,放流品种主要有大鯢、齐口裂腹鱼、中华倒刺鲃、鲤鱼、鲫鱼等,不仅很好地巩固了我市禁渔成果,也促进了全市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雅安的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突出“雅鱼”特色

  不断加快我市水产业发展

  “雅鱼”学名裂腹鱼,是我市冷水鱼的代表,也是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雅鱼”因其生长环境的独特和鲜美的味道而备受人们青睐,它不仅是雅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名优水产品,而且承载着雅安文化历史的发展。

  据调查,“雅鱼”的自然分布主要在青衣江流域洪雅罗坝以上河段和大渡河流域塔洼以上河段。为保护好大自然赐予我市的宝贵财富,一方面市、区两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建立保护区、加强保护宣传、强化渔政执法和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多种措施保护“雅鱼”种质资源。

  从2003年开始,我市共开展“雅鱼”人工增殖放流13次,共计放流价值119万元的“雅鱼”苗种19.34万尾,有效养护和增殖了我市“雅鱼”资源。另一方面,我市还通过申请注册“雅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雅鱼”原产地进行保护。前后历时近7年时间,于2009年3月28日成功注册了“雅鱼”商标证明,这也是我省第一个鱼类注册商标。

  其实,早在1988年,原雅安地区水利局就选定了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两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四川农业大学、通威集团、原雅安市水利局成立科研小组,经过10年努力,终于攻克了人工驯养和繁殖的技术难关,为“雅鱼”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目前,“雅鱼”子二代的人工繁殖技术已比较成熟。

  在巩固常规品种养殖,不断增加总量的前提下,我市按照省水产局提出的“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结合我市实际,依靠我市的水域优势、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把开发“雅鱼”作为渔业发展的重点,全力做好“雅鱼”的研发和推广。

  据统计,我市“雅鱼”养殖点共有52处,以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主,养殖总面积达245余亩,年苗种生产能力达500万尾,商品鱼产量45万公斤。2010年全市生产能力达到50万公斤,占全市渔业总产量的5%;产值达2500万元,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25%。

  “雅鱼”因其生活环境和饵料的特殊,其品质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雅安城市知名度提升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雅鱼”不仅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地方名优水产品,更成为雅安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据调查,“雅鱼”年均销量达30万公斤,市场除雅安、成都外,还远销北京、上海、福建、广州等15个省、市,且省外销售约占20%左右。

  “‘雅鱼’的养殖效益十分可观,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我市助农增收的一个新途径。”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根据《四川省渔业发展行动计划》总体规划,我市已经被列入全省冷水鱼发展基地之一。而从区域布局和渔业资源实际来看,发展冷水鱼将是我市今后渔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全市可开发的宜养水面约550亩,预计总产量可达1030万公斤,产值40000万元,利润20000万元。而雅安与四川农业大学的市校合作研发的技术又可为“雅鱼”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助推“雅鱼”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2FEF6167297915D54069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