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刷 » 正文

手机二维码购物新潮正流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2 18:22:31    浏览次数:76    评论:0
导读

  【中华商机网】讯: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群,超过8000万的3G用户数,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市场将达到规模化应

  【中华商机网】讯: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群,超过8000万的3G用户数,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市场将达到规模化应用的10%临界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大潮汹涌来袭,手机二维码支付也将迎来大好时机。
  
  继7月推出手机条码支付产品后,支付宝近日再次发力线下支付市场。据悉,支付宝公司准备推出一种针对手机扫拍二维码的支付方案,旨在推动这一全新消费模式的普及完善。支付宝二维码购物很简单,一部智能手机,安装支付宝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手机确认支付、等待送货上门,省钱省心轻松搞定。当然,用户在享受便利消费之余,别忽略了安全因素。
  
  支付宝发力线下支付市场
  
  据消息人士透露,支付宝计划在近斯推出国内首个二维码支付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手机识读支付宝二维码,实现用户即时支付功能,将帮助电商发展空间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它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建立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商家可把账户、价格等交易信息编辑成支付宝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支付宝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户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宝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
  
  支付宝此番酝酿推出二维码支付方案的目标之一,就是打造这种线下虚拟商场模式。据有关人士透露,“支付宝希望通过二维码支付将业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甚至是在中国开创线下虚拟市场。”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其中支付宝无线每天的交易量达到50万笔,手机支付宝客户端装机量超过1000万,是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表示,未来还将与非智能机、电脑摄像头、NFC等方式结合开发一系列创新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
  
  早在3个多月前,支付宝已然成为线下支付市场的“第一个吃螃蟹者”。2011年7月1日,支付宝发布手机条码支付产品,正式进入线下支付市场,为小卖店、便利店等微型商户提供低价的收银服务,这是全球首个条码支付应用,也是首次把无线支付从实验室带进市场的实际应用。业内专家指出,条码与二维码支付模式将成为无线支付的新一代应用趋势,如今,采取“并驾齐驱”策略的支付宝已然布下大局。
  
  手机二维码购物新潮正流行
  
  业内专家陈金桥博士曾表示,当国内3G用户数达到手机用户数的10%时,便是该行业规模化应用之日。如今,我国智能3G用户群体行将达到整体手机用户群的10%,手握大屏幕智能手机的现象习以为常,由此衍生的结果是,一些以前用途并不广泛的通信技术一夜间大派用场,二维码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对于国人而言,二维码购物是一种新鲜体验,但在日韩等配备二维码支付成熟方案支撑的地区,该应用普及率已达到96%以上。以韩国为例,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的TESCO(乐购)在韩国地铁、公交站建设虚拟商场,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付款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二维码购物属于新兴的消费支付模式,它除了代表一种新兴潮流,能够俘获用户心扉的关键还在于它的便利、实惠。目前,二维码应用已经推广到了机场、餐厅、公交、电影院、会议、传媒、旅游等实际生活中,广东房地产中介推出“二维码”看房、找房;福建全省景区推出二维码电子门票;杭州推出二维码公交查询系统;铁道部推出二维码新版火车票……在贵阳9月份举办的张学友演唱会中,主办方就采取了二维码门票方式,用户们只需用手机拍下官网提供的二维码,手机操作便能成功订票,既不用排着长龙购票,又不用担心黄牛党兜售假票。
  
  除了便利因素外,二维码购物还是广大用户的省钱大管家。据了解,目前商户使用POS机刷卡服务的成本相当高,主要包括2000至3000元不等的保障金及1%至3%的服务费,如果是无线POS机还存在每笔2分钱的无线使用费。另外,POS机付款多数采用的下一天到帐机制,使得帐期有所延长。但手机二维码购物,用户的手机不需要特殊改造,只需下载安装支付宝客户端,便可完成线下支付。据悉,手机条码支付的费率被设定为每月2万元以内免费,超出部分收取千分之5的服务费,而且支付过程即时完成无帐期、不压款。
  
  无独有偶,另一家支付巨头PayPal也看好二维码支付。PayPal公司CEO近日发布博文宣称,PayPal未来将发力无线支付,其中条码与二维码是两大主线。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16D2EF027115756CFE5C.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