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致富 » 正文

生前寂寞身后荣耀 黄秋园的艺术及作品市场走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7 12:47:54    浏览次数:215    评论:0
导读

  黄秋园 雪景图    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也有一位与西方凡·高一样,生前寂寞,身

  
黄秋园 雪景图
    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也有一位与西方凡·高一样,生前寂寞,身后荣耀的画家,他就是江西的绘画奇人黄秋园,被人们誉为“当代陶渊明”。

      生活清苦自学成材

  黄秋园,江西南昌人,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自幼酷爱绘画,虽未得名师指教,但少时在裱画店当学徒,得以博览古人名作,练就一手临摹功夫,后来到银行工作,一干35年,他的书画创作全在业余进行,尽管如此,由于他聪明好学又功底深厚,成就极大。他全身心浸泡其中,中年后,艺术渐臻成熟,真正做到了以画自娱,远离功名利禄,视艺术为生命的全部价值。黄秋园先生的个人生活是相当困窘的,以至作画的笔、墨、纸张都不理想,但他始终坚持个人的辛苦探索,从没有因各种困难而放弃。1970年退休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师古而化、驱遣百家艺术创作之中,在继承中国古代绘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把积墨法的运用推向新的高度,并达到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黄秋园一生未得名师指点,全靠自学成才,而且还是业余作画,所付精力要比别人多几倍。他平生不善攀附,不肯趋时媚俗,平时不引人注目,毫无名气,几乎成了人们所说的“盛世遗贤”。1979年5月,当他知道有部门可为他举办个人画展时,一时激动,突发脑溢血而溘然长逝。有评论家说,真诚的人生是不需要遗憾的,对于黄秋园先生来说,画家的艺术生命在他闪现着光辉的作品中得到延续,那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所在。然而,世人知黄秋园先生,是他的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1986年。当时全国画界惊呼:“黄秋园奇迹般地被发现”,“黄秋园是当代富有成就和颇具特色的中国画大师之一”。李可染先生在参观过黄秋园画展后,对黄秋园的长子黄良楷说:“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他还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1评价之高,极为少见。启功亦题:“秋园健笔是人豪,近比张爰远石涛;首夏晴窗开卷处,海天如镜映霜毫。”台湾出版的《近代十大名家书画逊,将黄秋园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溥心畲、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石鲁诸家并列。黄秋园的画,成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贵藏品;他教学生的画稿,也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长期示范教材。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1987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后将黄秋园故居、黄秋园居室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他被列为自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从他生前默默地献身艺术,名不出乡里,到他65岁逝世后声誉日隆,有人称他为“中国的凡·高”。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5D48540193577E6D69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