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故事 » 正文

每月只挣1200元 一个富二代儿子的“穷养”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5 11:13:58    浏览次数:173    评论:0

  【相关推荐】

  >>> 内地95%富二代拒绝接班 富一代宁生女不生男

  >>> 盘点足球界的富二代 卡卡皮尔洛家底丰厚

  靠自己的努力而生活

  两个月就换了一份工作,他其实很担心被人笑话为三分钟热度。就连当时的空调师傅也不认为他能踏实地工作。

  阿德离开广州后,在离家20公里的附近镇上找到了现在的工作。现在他最大的开销就是每月的交通费用,吃和住都可以在家里解决。

  他从英国毕业后,父亲送了一辆本田雅阁作为毕业礼物,此后对他是“一毛不拔”。当初在广州工作时,连用车的费用他都承担不起,所以这辆车就一直闲置在家中。现在每月的收入可能大都花在油费上了。

  1989年出生的阿德脸上还有些孩子般的稚气和谦卑。他身着简朴,白色T恤,牛仔裤,一个普通的公文包。用晚餐后,他把记者和自己的餐具都整理完毕后放回餐具台才作罢。

  阿德说,自己对未来有一个大概的规划,但还不具体——先用几年的时间,尽可能学习积累更多的东西,然后再自己出来做。

  对于家族的生意,阿德反问了记者一句:你觉得花卉行业前景几何?他说,现在利润越来越薄,赚钱也比较难了,他更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而生活。

  从小受到严厉教育

  眼前的阿德没有一丝骄纵的样子。他也从不把自己当有钱人,他从不问家里的资产有多少。

  他说自己从小看着父母是怎么样一步步艰难闯出来的。“以前,我们家是整个家族中最穷的,现在可以说是最富有的。”现在,阿德父母的花卉生意,每年有过百万元的收益。

  但他没有明显感觉到家庭的“发迹”,直到上初三的时候,家人告诉他在附近的一个高档社区买了一栋别墅。他说,在他看来,这是只有富人才住得起的地方,那时他才觉得家里有点钱。

  但父母在他面前从来没表现过什么。与阿德自己而言,对物质生活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从小到大他没觉得自己的境遇有什么特殊,从小也没有什么玩具,小时候特别羡慕别人的插卡式游戏机,但终究没有拥有自己的一台。

  他觉得自己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不同,父母一直家教严格。连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回来晚了都会遭到母亲的鞭笞。

  难忍受英国的慢节奏

  对“富二代”这个称呼,阿德笑得颇有些深意。

  他说,在国外留学期间,他身边充斥着许多“富二代”,各式各样留学目的的人,也有挥霍,甚至嗑药、吸毒。但他和这些人保持着距离,没有成为朋友。

  2006年,阿德还在读高二,父亲说让他去英国学习锻炼,他也就同意了。在国内考了雅思,成绩不高,所以去的时候基本上不懂英文。身上带着三千多欧元他就壮着胆子去了。到那边先上语言学校,之后还经历了中介退换风波。一个17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感觉到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到后来,他发奋把英语学好,但工商管理的大学课程又让他相当吃力。在英国的四年时间,他花费了100多万元。阿德说他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和很多人一样,他出国时想在外开辟一番新天地,拿到绿卡。但过了几年,他仍然更喜欢中国。

  他不习惯比较闲适的生活。国外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好像缺乏了一些朝气。他不想让自己的激情被磨平。“还是中国好,看周围的人,都在积极地工作,努力奋斗。”

 
关键词: 富二代 理财 投资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77AC65C141209F5C693E.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