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 » 正文

蒙牛一月内惊现三起问题奶 样板工厂被质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2 18:17:38    浏览次数:53    评论:0
导读

近日经有关媒体报道,号称放心奶无菌奶的蒙牛奶一月内发生三起问题奶事件,而三起问题奶都出

近日经有关媒体报道,号称放心奶无菌奶的蒙牛奶一月内发生三起问题奶事件,而三起问题奶都出自蒙牛号称诞生高品质奶的“样板工厂”,另一方面蒙牛近日负面新闻连连,连号称高品质的“样板工厂”也被人们称其为“样子工厂”。

 

  一方面是号称能诞生高品质的“样板工厂”,另一方面是问题奶事件被频频曝光,蒙牛的近期连续的负面消息,使其“样板工厂”被质疑为“样子工厂”。究竟是巧合?还是“陷害”?抑或折射出“样板工厂”的监管流程尚存在问题?消费者呼唤放心奶,也呼唤企业的责任心。

 

  1个月时间3个“问题奶” 流通环节成蒙牛挡箭牌

 

  923日,陈女士报料:“酸奶吸到嘴里味道怪怪的,用吸管一刮发现成片状。又买了几盒,发现里面还有霉斑。” 920日晚,她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去双庆路一家便利店买了一盒蒙牛红枣酸奶,结果感觉味道不对。当晚,陈女士的爱人又在这家便利店买来4盒同样的酸奶一一拆开查看,结果发现其中一盒奶有几块指甲盖大小的绿色霉斑。

 

  蒙牛公司成都片区经销商邓先生承认,的确有少数酸奶出现变质,可能是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挤压,产生隙孔导致空气进入,因此出现变质。目前已经将该批次的5000余盒酸奶回收。对于消费者“蒙牛提供回收和销毁S20110911DP33批次‘问题酸奶’的证据”的要求,邓先生只表示这些酸奶是911日生产的,但没有提供生产批号。

 

  913日上午,手机尾号为6112的市民反映,912日上午,她购买了一盒生产日期是83日的蒙牛奶产品,保质期为5个月。当晚,孩子打开喝的时候,发现牛奶已经变质,并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再看看外包装的底部,也有液体渗透的印迹。

 

  916日上午,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答复:913日,我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当天下午就派人上门与消费者取得联系,获取详细信息,生产日期为83日的奶特香草口味产品出现一包胀袋现象,经现场检查发现为产品外包装有破损,导致污染而出现胀袋现象。蒙牛认为,其主要原因为产品在销售运输过程中,因撞击致使外包装破损,并非生产过程中导致。

 

  而据红网91日的报道称,828日网友谭先生购买的“蒙牛”牌低脂高钙牛奶也成了“问题奶”。他说:“我喝了一口,一股酸怪味!原装没开封的牛奶,倒出来却是发绿的水!” 而一位称是长沙蒙牛乳业投诉专员的尚翼女士竟然辩称:“天气炎热,纸质包装难免会出现变质情况,就像一筐桔子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会是坏的一样。”

 

  蒙牛投诉专员答复称:“我们产品都是经过高温灭菌,密封之后,才运往各个市场。8月份天气炎热,产品并没有质量问题,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受高温撞击等因素导致包装出现‘漏气但不漏奶’情况。空气进入,微生物发酵才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无论是不是由于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食品生产企业都负有保证产品安全的义务与责任。如此频繁出现的“问题奶”,实在应该引起相关企业的深刻反思,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消费者满意度排名蒙牛倒数 或与近年来频现负面有关

 

  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的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超四成消费者对液态奶质量与其“广告的一致性”表示不满意,在24个参评品牌中,蒙牛位列第20名,排名倒数。

 

  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或与其近年来负面消息不断有关。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开始,蒙牛至少历经了大小4起“风云事件”。

 

  200922日,由于向特仑苏中添加的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质检总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

 

  20101019日,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竟是著名奶业巨头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策划出来,以打击竞争对手。同时另一奶业巨头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对伊利旗下产品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进行有计划的舆论攻击。“蒙牛陷害门”浮出水面。

 

  20110423日,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700余学生喝完蒙牛学生奶20分钟后,众多学生陆续出现发烧、腹泻、呕吐等症状,医院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近200名学生住院观察。陕西榆林通报称所饮用的蒙牛学生奶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饮用奶标准,但通报未解释学生不适原因。

 

  2011920日,今年6月份,张先生买了一箱蒙牛牛奶,喝了两盒之后发现牛奶中出现大量浮块,并称其两名家属喝了之后腹泻不止。蒙牛济南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周先生称,该现象可能是牛奶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包装盒漏气所致。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运输,还是面对投诉的处理方式,蒙牛距离其所标榜的“样板工厂”仍有距离。这样的追求自然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落到实处,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那份“高品质”。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F1238B626642CA3FF45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