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肖利见习记者 常敏
如果毕业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是继续观望“啃老”,还是暂时打“短工”度过困难时期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许多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做一名“短工族”。相关人士认为,短期工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出路,他们须认真对待。
郑州大学新闻系的小文今年毕业,在别的同学为找工作焦头烂额时,他却在一家公司打起了短工。“会做些三四个月时间的临时性工作。”小文说,相对于同学们找工作时出现的一些观望、等待、甚至“啃老”现象,自己做一些短工应该说更有意义。“通过一年到两年时间的打短工,你会发现自己的眼界会逐渐开阔,对各行业都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选择一个稳定工作时,就会做出更好的判断。”他说。
和小文的乐观淡定相比,同样在做短工的大学毕业生小宋则显得有点担忧。她说,自己打短工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毕了业没找到工作就没有归属感。学习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能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感觉挺郁闷的。”
小王今年刚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面对同学中出现的打“短工”现象,他说:“有些同学性格比较外向,沟通能力比较强,做‘短工’时也能做出很好的业绩;还有一部分同学暂时做零工是为维持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心中还是想找到一个长期稳定、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样心里才踏实一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有很多大学已毕业但还没就业的大学生都在尝试做“短工”。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文这样对短期工乐观、淡定,小文的妈妈就对他找的临时工作很担心:“主要是担心短期工作没有保障。但是如果他自己喜欢,我也对他表示支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想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除了待遇外,有一个好的保障也是重要原因。那么,大学生打“短工”到底可不可行?有没有相应的保障呢?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主任李甄说:“找一个临时工作或打一段短工,这都叫灵活就业,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从政策上是鼓励的,支持大学毕业生们的这种选择。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机构也可以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险的代理接续,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险,比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关系,解决他们退休以后的生活待遇问题。”
李甄还特别指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短期工作也要重视,不要用一种临时性的心态去应付,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为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奠定基础。



